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003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概念,熟记地貌五大类型;2、 充分理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内营力、外营力的作用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3、 读图理解并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能力目标1、 锻炼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l 教学重点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营力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l 教学难点1、 理解内营力外营力的各自作用过程,两者关系2、 读图理解地球圈层的物质循环过程l 教学方法读图、对比联想l 教具准备l 教学过程【复习旧识】在本册课本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三章的内容,现在我来考核大家一下,看大家对知识掌握的怎样。(师)

2、我们第一张主要学习了什么?(生)行星地球(师)对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那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答)地球上的大气。(问)第三章,我们把视野范围缩小,来研究了一下地球高空环境,大气的运动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地球上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气候的变化。那第三章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内容呢?(答)地球上的水。(问)对,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没有水的存在,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在这一章,我给大家介绍了水存在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水体之间的循环过程。今天我们即将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那有没有那位同学能总结出这四章的知识安排有什么规律呢?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在学习这四章内容的过程中,我们的

3、视野范围在不断缩小。先从浩瀚无垠的宇宙,再到地球的高空大气,接而了解了地球上的水体运动,今天我们又要继续学习地表形态。【导入新课】(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地表形态。在这一章节的开头,绪论的内容就介绍了什么是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就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也可以称作地形或地貌。不知道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有过坐长途火车的经历。如果坐火车从北往南走的话,一路上的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根据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出,五大地貌类型分别是什么?(答)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师)那我还要

4、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如此起伏不平?为什么有低有高,有高山有平原?到底是那种力量造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揭开这个谜底,学习一下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并不是单一的,根据前人的观察和总结,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按照他的来源和方向,分为外力和内力。这两种力量都是种自然力,并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就来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自然力是怎样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以及这两种自然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板书: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来源:地球内部(板书:地球内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产生原因: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那这种力量又是通过哪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5、呢?我希望通过预习,能有同学给大家说一下。(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发生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发生速度:有快有慢)火山爆发和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瞬间爆发的表现,比如近几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有日本9级地震,他的发生都具有瞬间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书上所介绍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在1960年突然爆发,岩溶流在瞬间造就了2平方千米的新陆地。而有的内力作用是极其缓慢的,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见证到他作用的结果。比如喜马拉雅山,是经过4000万年的缓慢积累才成就了如今的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方面,变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地球内部,所以对地表的作用

6、不明显。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后才能改变地表形态。而地壳活动时时刻刻对地表形态都发生着作用,因此它是塑造地表形态最重要的内力表现形式。地壳活动在作用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向,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有同学可能会纳闷,地壳怎么会运动呢?在这,我们就得在复习一下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里到外主要有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呈同心圈分布。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地球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地核像蛋黄,地幔像蛋清,地壳像蛋皮。地壳由一层相对较薄的岩层组成,他在内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水平运动时地壳岩层沿着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在水平位移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在地表产生巨大褶皱山系或大型断裂带

7、。第二种运动方式就是垂直运动,又称为上升或下降运动。它是指地壳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会使得地壳发生大面积的隆起或沉降,从而地面发生起伏变化甚至海陆变迁。这两种不同方向的运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是相互依存?还是独立存在?(学生回答)在地壳运动过程中,这两种方向的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这两种运动方式会有主次之分。也许在某一历史阶段内,会以某种运动为主;或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以某种运动为主。然而,就全球范围地壳的整体运动来讲,是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的。以上的所有内容都是关于内力作用的,总体而言,内力作用以地壳运动为主要作用形式,造就了地

8、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山地与盆地,从而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接下来,我们按照相同的学习模式,来分析一下外力作用。(板书:外力作用)通过预习,请大家告诉我外力作用来源于哪里?产生原因是什么呢?表现形式及发生速度?(学生回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外力作用的四种主要的作用方式。首先是风化作用,它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颗粒。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岩石碎块或颗粒,为其他的外力作用奠定基础。侵蚀作用是指水,空气,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或风化产

9、物进行破坏,侵蚀作用通常会使被侵蚀的物质离开原地,剩余的部分留在原地,带有被侵蚀的痕迹,形成侵蚀地貌。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侵蚀作用的例子,图4.3的海蚀陡崖和图4.4的冰斗和角峰,分别体现了海蚀作用和冰蚀作用。搬运作用,是指在水,空气,冰川运动过程中把侵蚀掉的物质从原地带到另一地,为堆积作用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由于搬运能力不断减小或遇到障碍物,物质趋于稳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图4.5和图4.6 分别体现在水力搬运及风力搬运作用下形成的沙滩和新月形沙丘。那这四种方式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来回一个简略流程图,表现这四种方式的关系。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对地表的岩石进行破坏,再把风化产物从高处搬运

10、到低处堆积起来,具有削高填低的作用。因此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球表面趋于平缓。正是由于外力和内力作用相互重叠,相互影响,才造就了如今高低不平,千变万化的地表形态。l 板书设计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表形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又称地貌或地形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来源:地球内部 产生原因:放射性元素衰变 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发生速度:有快有慢 来源:地球外部 产生原因: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发生速度:缓慢活动与探究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总的趋势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两种作用力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