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0015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

2、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听读评价、朗读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并能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语言,感悟其情,而且学生善于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本班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乐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所悟。还有少部分学生也能在别人的带动、感召下,努力向他人学习,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班中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他们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

3、,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1、指导思想: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两条主线: 以读促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反复品读,引导学生懂得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在品读中感悟,丰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2、设计理念: 通过自读自悟这个最基本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

4、主交流、自主表达中,体验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品味文章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爱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2、初读课文时,英子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本环节旨在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 1、精读第1自然段,感知英子的“胆小、自卑”。 (1)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同桌合作读- 质疑: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2)课件出示: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他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5、” (3)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a、“默默地”是什么意思?英子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b、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体会?带着你的体会再读。 c、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 ,多么可怜!每个同学都试着读一读,读出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d、指名读,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 过渡:那时的英子是痛苦的,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那现在的她呢? 2、赏读第4自然段,体验英子的“活泼、开朗”。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看现在的英子是怎样的?指名说。 (2)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带着你的感受一齐读,读出她的快乐、活泼。 (3)英子原来那么痛苦,现在如此快乐,前后发生了这么

6、大的变化,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男、女生赛读(女生读第1自然段,痛苦的英子,男生读第4自然段,快乐的英子。) 3、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过渡: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英子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1、认真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品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a、从这句话,你读

7、出了什么?(紧张、害怕)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b、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c、 指名读,谁敢和他比一比?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a、英子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英子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哪个词也说明她内心的犹豫? b、从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c、最理解英子的就是你们了,你能把她的痛苦和无奈读出来吗? d、指名读,谁能读得再犹豫点,再痛苦点?齐读。 (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a、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学生

8、接读) b、她的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轮读。 c、大家再一齐读这三句话,读出英子内心的自卑、痛苦和无奈。 d、假如她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你想对她说什么?谁还向鼓励鼓励英子? e、你们的话语中流露出了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关爱,这浓浓的情谊化作了掌声。 4、聚焦第一次掌声: 大屏幕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a、这是怎样的掌声?让我们也为英子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吧! b、孩子们,你们的掌声就是对英子最好的鼓励!把你要表达的情感融进朗读中,再读一读。 c、英子一

9、定听懂了你们掌声中的话语,此时此刻,英子是多么激动啊!让咱们一起读,再次回顾这感人的一幕! 5、聚焦第二次掌声: a、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哎,并从这爱的掌声中获得了动力,她很珍惜这爱的掌声,也是在爱的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 大屏幕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b、小声读。掌声再次响起,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谁还想夸夸英子? c、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夸奖! d、听到这热烈的掌声,英子想说什么? e、但他什么也没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 f、指名一名学生读,其余同学小声伴读。 g、掌声使英

10、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透过掌声,我仿佛看到了英子那久违而迷人的微笑,仿佛看到了英子那被感动的心,让我们再次回到难忘的故事会中,请大声读2、3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h、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充满夸奖,充满爱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 大屏幕出示来信,齐读。 i、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的勇气!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使人振奋起来!孩子们,你们也是最棒的,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再把感谢的掌声送给所有有爱心

11、的人们!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 大屏幕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每个同学都试着读读。 2、老师引读,学生接读。(爱的呼唤配乐。)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段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段话告诉身边的朋友 (3)全班同学,请大声地把这段话告诉所有的人 3、拓展延伸:人人需要掌声,人人都需要关爱。(爱的奉献歌曲响起)我们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要表达爱心,不仅仅可以是掌声,爱可以是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爱可以是给下班后的爸爸妈妈递上一杯水-爱还可以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总结:是啊,爱不

12、需要回报,但爱需要传递。孩子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传递者,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实践活动,传递爱 假如你的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她很难过,请你写几句鼓励他的话。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本单元教学专题是“爱是奉献”。本文写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几点是: 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一)、设疑导入,引发爱;(二)、研读课文,感悟爱;(三)品句析段,体验爱;(四)、拓展延伸,畅谈爱;(五)、联系生活,奉献爱。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

13、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整体对比,感受变化 对比阅读给人很直观的感受,为提出疑问作铺垫,让学生会质疑。学生质疑后自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英子的变化,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对比阅读促使学生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以读代讲,角色转换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让学生悄然

14、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五、个性化阅读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朗读指导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阅读个性。不能不顾

15、学生的感受,一味仿效某一种读法“读出感情”,正如新课标明确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节课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对爱的涵义异乎寻常地理解了什么是爱:爱是给爸爸妈妈端杯热茶;爱是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捐款、献血等);爱是给年迈的老奶奶梳梳头;爱是扶着残疾人过马路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不仅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即将成为“爱”的创造者,他们将会用语言、用行动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本节课课后我觉得教学中还有不少环节值得认真推敲,比如两次“目光”,虽然我已抓住,但引导学生理解的层次性还不够清晰。第一次是:轮到英子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英子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英子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抓住了这些,但由于怕时间不够,只是草草带过,引导理解不够坚定,未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