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299345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说课稿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中学 罗赓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构成。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从形象的实验学习进入抽象的理论学习的开始,思维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本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2、。在学习原子的构成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认知上的冲突从最初原子论的实心小球开始,到汤姆生发现电子后的枣糕模型,再到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有核原子模型,最后是玻尔的量化行星轨道理论和现代的电子云(层)理论,采用动态知识演变来构建对原子结构的认知体系。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原子的构成是本课题教学的主线,同时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前后知识的延续与发展变化。2、教学内容的选择课题2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在内容上较少,而相对原子质量内容相对独立,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相对原子质量提前与原子的构成组合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因为学习原子的构成会涉及对构成原子的微观

3、粒子的认知,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这些微粒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还包含有化学史实与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构建认知缓冲与过渡,如以道尔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并进行不断地探究、以张青莲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等,促进科学观的形成和爱国主义的培养。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根据实验现象和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3、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对信息的提取、分析、推理等能力,锻炼逻辑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能理

4、解原子的构成,形成对微观世界的初步认知2、会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现象3、正确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关联性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在化学课上,而且在物理课上已经对分子、原子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微观知识准备。2、学生的能力状况在前面的化学实验学习中掌握了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能区分分子和原子。3、学生的心理状况 对化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尤其学生对未知的化学知识有比较强的探知欲。四、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鉴于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教学中能利用的实验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引

5、导学生探究、讨论,再结合教材上提供的素材来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比较并归纳,同时在不同环节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通过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合作探究,讨论原子内部的构成情况,进而得出他们所认为合理的原子模型,从而认可了有核原子模型结构;再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对表3-1进行分析,得出第一个等量关系,说明原子不带电的原因;由碳12原子的构成与原子质量很小引出相对原子质

6、量,由定义写出计算公式,从计算中得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的原因,最后利用表3-2中的数据与表3-1的拓展得出第二个等量关系。五、教学过程首先进行学情检查与当堂反馈,并利用学情检查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个易错的知识点引出我们本节课的切入点原子的构成。1、情景导学,激发兴趣波利亚曾说过: “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种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 所以在教学上我选取了对卢瑟福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先由小组进行讨论探究,特别是对“绝大多数粒子直接穿过且未改变方向”的探究,

7、这是与前两位科学家提出的原子模型最大、最直接的矛盾,从而导致卢瑟福否定他老师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进而提出有核原子模型,也是更好理解课本上将原子核与原子大小的比较类比为乒乓球与地球的直接实验证据。在小组讨论后,尝试画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原子模型“当一回科学家”,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粒子散射实验的动画,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2、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在对原子内部结构探究兴趣正浓时,引导他们阅读课本53页及4页的第一自然段,进一步学习原子构成的知识,了解构成原子的微粒及所带电荷的电性。指导他们学会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方法,最终得出第一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也解释了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的原因,并通过

8、一个练习题强化这一数量关系的应用。接着由对碳原子的构成的提问过渡到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上。前面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质量都很小,那么构成原子的微粒又会小到什么程度?展示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并说明10-27就是数字前面有27个0!这样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多么小,给我们带来书写、记忆、计算上的不方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看看科学家们如何巧妙地解决这一难题的。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布置一个任务:将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试着求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点的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视学情指导幂的计算),关键是通过计算让学生知道相对

9、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的缘由,强调化学计算中也是带单位计算且单位也是可以计算的,为第五单元的设未知数格式做好铺垫。阅读教材时,强调表3-2与页面下方的小字部分也是我们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质子、中子的质量与标准相近,而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进而推导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合作探究、有效训练,以突破难点利用好课本上的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如拓展53页的表3-1,在最后添加一列“相对原子质量”,从62页表3-4中找到氢、碳、氧、钠、铁的相对原子质量补充在后面,比较表3-1中各数值间的关系,利用“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第二个等量关系:在数

10、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接着用一个拓展提升的习题将两个等量关系结合起来。课堂小结就利用板书的原子结构及两个等量关系式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指出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提醒同学们在解题时注意自我检查、强化。 质子附板书设计: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六、课后反思1、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学情出发,如通过再现近代化学理论中对原子构成认识的发展历程,将原子的构成学习情景化,避免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生涩难懂的不良印象,反而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2、在教学中明确对正确科学观的培养,激励学生勇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去体

11、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3、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乒乓球与地球的大小比较形象地类比为原子核与原子的大小对比;在对表格类素材的处理上,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纵比或横比的方法找到相互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归纳出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的等量关系式;在相对原子质量教学时利用课本下方的小字部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相等的缘由。4、在练习巩固环节,放手让学生讲解好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解题模型,如用原子的构成模型和微粒间的等量关系来解答构成原子的微粒数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明了,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的生本意识。每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尽相同,思维的切入点也不一致,反而让学习更全面,所以我在教学中一直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维,而他们往往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去完善自己的教学预设,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