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29411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城市中轴线历史演变.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广州城市历史发展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假名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能够追忆到公元前214年,2000多年来向来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在漫长的历史进度中,因为政治、经济、环境、规划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广州城市布局及形态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一样的历史阶段,可大概分为:1)秦汉时期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到现在已有2228年历史。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将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

2、城”。南越国都的建设时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南越国共存在93年(公元前203年-前111年),历经五代君主。现位于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即为第二代南越王赵昧陵园旧址上修筑的博物馆,可在此找寻南越国的踪影。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增强了对岭南的统治。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华,居民富裕。当时的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建“越城”西半部,并将城向北扩展,史称步骘城。广州的正式命名在三国孙吴时代。2)隋唐南汉隋初经济发展,大兴土木,开运河、建筑宫殿,交流南北交通,广州城有了长足的发展。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热潮,出现了贞观、开元盛

3、世,社会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盛唐时,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商业城市之一(其余两城是扬州、汴梁),主假如对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西亚各国大量商人来中国经商,好多人乔迁广州。广州城自晋至唐未见扩展,但城市日趋兴隆,人口众多,城市的范围早已打破了城墙的限制。唐朝的广州城墙范围很小,城市形态已表现出坐北朝南的布局形态,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进而为南汉国都兴王府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公元917年,南海王刘建大越国,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五代南汉。广州再一次成为国都,称兴王府。历五主,共67年(917-971年),后被宋所灭。南汉兴王府仿唐都长安建造,兴建大量

4、宫殿王府。城市地区分工明确,分内城与郭城,内城又包含宫城与皇城两大多数,拥有国都建设特色。3)宋朝时期继南汉仍以北部中间地区为政治中心,宋朝时期西部及沿江的商业区获得稳固,城市风貌大为改观,表现开放性老百姓化特色。因为广州城墙受南汉消亡时的损坏,残垣断壁,北宋时对此进行修复,形成三重城墙环绕的空间形态格局。三城即指子城、东城和西城三城并立。子城又称中城,是在南汉兴王府基础上修筑而成,其范围未扩大,周长五里;东城是在古越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与中城并列,共四里,西城规模最大,方圆13里,这里是主要商业区。此后,城市开始向西扩展,至此三城并立的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就形成了。4)明清时期明朝对广州城有过

5、多次改造和扩建,使城市发展更多联合了四周独到的自然环境。明洪武三年,拆掉原三城并立中间的城墙,填埋部分濠池,使三城合一,解决交通不便和城市协调发展问题;洪武十三年,地方官朱亮祖为扩展城区,“辟东北山麓以广之”并“拓北城八百余丈建五楼,为会城壮观”;嘉庆四十三年(1563)年又加筑外城,后称明朝新城。此时,广州城的范围已扩展至北抵越秀山,南抵珠江边,东至大东门,西达西濠,已形成广州今日旧城中心区的轮廓,周长约21里。明末清初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独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和交通空前繁华,城市建设获得必定发展。鸦片战争后,广州城损坏沉重,商业凋落,外贸日渐,外贸中心地位渐渐被上海取代;但也致使了

6、沙面租界的形成和西关(城垣以西的广大地区,今荔湾区),河南(珠江以南淤积形成的平原,今海珠区)的发展建设。5)公民政府及抗日战争时期民国军阀盘据动乱,及全面抗日的迸发,内忧外祸,连年战争,使得广州城市的空间发展遇到阻滞和损坏。1928年广州城市规划设计特意机构开始成立,12月广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掌握全市规划设计事务。1932年8月宣布了广州市城市设计纲要草案,这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历史上第一部正式规划设计文件,其主要内容为:整体布局将全市里分为工业、住所、商业、混淆四个功能区,宣布了广州市道路系统图,规划黄埔港为广州外港,白鹅潭一代为内港。在这部规划的指导下,广州近代城市整体空间表现地区性、

7、多样化的发展偏向,近代城市空间构造,大概由演变中的旧城区,城市行政中心区,新式商业空间,东山区及其余物质空间形态拼贴而成。6)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后,广州城市形态发展走上了以规划控制指引为主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前,先后拟订过十三轮城市整体规划。社会主义建设早期,广州城市发展迅猛,大量工业区向城市周围延伸。1958年-1964年间,城市用地除向东发展外,还向北延长,至1962年城区面积达76km2。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进入健康而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城市边沿大规模开辟和拓展新区,城市规模呈圈层式扩大;新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大量出现,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1979-1983年拟订的第十四轮广州市城市

8、整体规划确立,在城市空间构造上,城市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采纳带状组团式构造,即沿珠江分为三个组团;旧城区为第一组团,是城市中心区;第二组团为天河区;第三组团为黄浦区。1989-1992年拟订的第十五轮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中,调整了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用地除主要向东发展外,还向南、向北发展,成立以中心区、东翼、北翼三大组团为构架,每个大组团又由几个小组团构成的多层次组团空间布局构造。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2001-2010)第十六轮方案确立南部、东部为都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特别指出的是东进是指以珠江新城(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

9、移。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2011-2020)持续实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目标,并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构造。此中两个新城区是指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川新城,三个副中心指花都、从化、增城。附图1.广州城市用地扩展表示图二、中轴线的形成与演变城市中轴线是历代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设计的产物,是城市发展到必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标记,表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变迁,以致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品尝。广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不停发生变化,到现在形成了传统中轴线和新中轴线两条城市中轴线,承载着不一样的城市发展故事,也担当着不一样的城市功

10、能。传统中轴线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有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大楼、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公园、广州城市原点标记、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桥等。传统中轴线的萌发可追忆到秦朝番禺城成立之初(今越秀区),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旧城区目睹了无数历史变迁,其周边地区存留着广州最丰富的古代及现代早期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广州文化底蕴最深沉的地区。传统中轴线上的节点大多拥有深刻的政治及历史意味,是广州的政治文化中心。新中轴线北汽白云山余脉的燕岭公园,往南经广州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抵达珠江,再经过海珠区广州塔到万亩果园保护区,最后经新客运港达珠江外航道沙丘岛

11、,全长12公里。新中轴线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是广州城市建设规划的特别规产物,能够说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代表,直立了很多标记性建筑物,如中信广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新中轴线是广州的中心商务区,新的城市发展中心;也是城市景观主轴线,这一中轴线上有山、水、树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汇聚了东站广场、花城广场、歌剧院博物馆前广场、海心沙广场、赤岗塔广场、东风生态公园等,构成广州的城市开放空间。附图2.广州新旧中轴线部分节点表示图城市中轴线的形成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亲密有关,能够说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集中表现。独到而优秀的城市中轴线是很好的城市名片,有助于打造优秀的城市形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对城市中轴线的设计与保护,但也要明确城市中轴线并不是纯真的架构与陈设,理应表现必定的文化内涵与功能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