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品牌建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29300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品牌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好品牌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好品牌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抓好品牌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抓好品牌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好品牌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品牌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好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升五通桥是位于乐山市南 24 公里的一座水乡古镇,故有“小西湖” 之美誉。五通桥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乐山重要的工业基地。多年 来,区委、区政府以“质量兴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 强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品牌效应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逐年 凸显,成绩斐然。一、我区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 224 家,其中规模企业 112 家,食品取证企业 37 家。区内有“和邦集团”、“永祥树脂”等 13 家 企业 15 个产品荣获“四川名牌”称号;“盛禾稀土”、“东川机械”等 37 家企业获得 ISO9001-2008 质量体系认证;先后

2、建成“西坝生姜”、 “优质糯稻”、“冠英葡萄”、“竹根蛋鸡”等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 范项目和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立了多个农业专合组织。 其中“四川名牌”产品拥有量居全市第一。在商标方面,我区共有注 册商标 367 件,其中:商品商标 326 件、服务商标 18 件、农副产品 商标 23 件,分别占商标总数的88.8%、4.9%、6.3%。全区拥有驰名商 标 1 件、四川省着名商标 7 件、乐山市知名商标 9 件,其中四川省着 名商标拥有量居全市第一。在农产品品牌方面,拥有水乡食品、牛华 芽菜、和邦盐等 3 个“绿色食品”及金山苦笋、西坝生姜、冠英葡萄 等 9 个“无公害产品”,拥有

3、量居全市前列。二、我区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 五通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在发展特色经济的 工作中把创建品牌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制订,出台政策,设 立奖励,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一是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立足本区的特色产业的基础 和优势,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扶持 政策措施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区的实 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 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发展中的用地供给、 税收、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都给予特殊支持,立志打造一流的产业发 展环境及投资环境。

4、对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区政府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对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省着名商标的 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 万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企 业创建名牌的积极性。区政府还多筹金,建立了技术专项资金,以贷 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等形式,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二是引导企业坚持“质量为本”的方针。一切品牌的创立都是以 质量为根基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抓质量问题上从不含糊,也从 不搞地方保护主义。质监、经贸、工商、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层层 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了产品质量。三是打造检测平台,提升区域形象。建立区域检测平台,提升行 业话语权及区域产品质量,行业

5、的质量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按照产 业发展布局,我省2 个省级检测中心(四川省盐磷化工检测中心、四 川省槽罐车西南检测中心)即将落户我区。四是实施三项清理,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政策环境。由区委办公 室、区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对现行招商引资的审批 项目、收费项目、过时的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简化 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提升品牌价值、政企合力共铸“五通制造”1、围绕产业调布局、形成优质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目前,区域品牌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方向。产业集 群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区域品牌和企业 品牌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产

6、业集群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 动。我区是老工业基地,在抗战时期就有“新塘沽”之称。近年来, 我区硅材料和稀土产业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强影响力,区委、区政府 高度重视,趁势而上,进一步加强了引导扶持力度,完善品牌创建工 作的管理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在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建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充分发挥产业集 聚效应,做大做强产业链条,现已形成盐磷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机 电产品加工和稀土、硅材料五大产业集群。2、围绕“名牌创建”促品牌建设,以品牌发展促产业提升 一个好的品牌不一定是名牌,但一个名牌产品一定是品牌中的精 品。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推

7、进质量兴区和服务 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以名牌创建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紧扣 产业发展规划,早计划、早部署、早培育,全力打造“五通桥制造” 区域品牌。截止到2010 年底,全区名牌产品为13 家企业 15 个产品, 分别占全市的 22.8%及 25.4%,居全市第一位。在实施名牌战略中,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创”字上 下工夫。引导和促进企业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 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 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名牌创建之路。二是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在“育” 字上下工夫。制定了名牌培育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列入规划 的企业和行业开展创

8、名牌工作。对列入计划的名牌重点培育企业,在 技术改造、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质量保证体系、计量体系、认证认 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资本、资源和政策向名牌企业、名牌产 品倾斜。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在“特”字上下工夫。依托我区现有五 大产业集群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产业和品牌的聚集,培养 和提升一批在全省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特色品牌。并不断 发挥优势、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增强了我区特色产业产品的实力和 竞争力。3、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助推我区促品牌建设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商标战略是企业提高产品 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 力实施商标战

9、略,加强对企业商标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全区商标注册 量和“三名”(驰名、着名、知名)商标拥有量逐年上升。目前,我 区共有注册商标 367件,其中:商品商标 326件、服务商标 18件、 农副产品商标 23 件,分别占商标总数的 88.8%、4.9%、6.3%。全区拥 有驰名商标 1件、四川省着名商标7 件、乐山市知名商标9件,其中 四川省着名商标拥有量居全市第一。4、围绕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我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境内地 形地貌多样,坝、丘、山皆具,土层深厚、耕性较好,适种性广。大 气质量,水质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发

10、挥蔬菜基地建设优势,先后建成“西 坝生姜”、“优质糯稻”、“冠英葡萄”、“竹根蛋鸡”等两个国家级农业 标准化示范项目和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立了多个农业专 合组织。培育出“西坝生姜”、“金山苦笋”、“冠英葡萄”、“牛华芽菜” 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一是政府加强了政策 引导,发掘和培育更多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二是抓好基地建设,规模 化生产。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是抓品牌建设的基础,是蔬菜产业化发 展的基础。三是抓好名特优农产品的推介和宣传工作,提高农产品知 名度。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展 销会、农业博览会和经贸洽谈会,帮助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推

11、介产 品,寻求引进合作的伙伴,推动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竞争 力。例如,“西坝豆腐节”的成功举办就是一个经典的佐证。5、围绕地域及人文历史做好旅游品牌建设五通桥依山傍水,绿水环绕,民俗独特。上世纪就有“小西湖” 之称及全国“游泳之乡”的美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深厚的历史 文化沉淀。五通桥区委、区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旅游品牌及旅游产品 建设,从旅游品牌建设规划、旅游品牌信号价值、旅游品牌渠道价值、 旅游品牌真实享受价值与旅游品牌忠诚价值四方面来系统的创建旅 游品牌,积极融入并形成乐山旅游的三大组成部份:一山(峨眉山)、 一佛(乐山大佛)、一水(五通桥“小西湖”)。成为了颇具地方特 色的旅游

12、品牌。在旅游品牌建设中,一是围绕区域特色水、桥、老榕树及桫椤峡 谷风景区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在 2004 年,“小西湖桫椤峡谷” 被省政府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二是围绕民俗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五 通桥区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传统,被乐山市命名为“戏剧之乡”,“桥 字牌”的兴起即源于五通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通桥区连续 4 届被评为“全国游泳之乡”,1985 年被授予“龙舟之乡”称号。三是 围绕古迹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区境内文物古迹较多,文物点有 478 处。 特别是西坝古镇曾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有名驿站,明清以来,这里 成为佛、道、儒教胜地,至今古风犹存,大量明清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并有东汉崖墓、北宋

13、古陶瓷窑址、农耕文化、佛道文化等。四是围绕 餐饮文化打造旅游品牌,西坝豆腐、桥牌豆腐乳、黄鸡肉、鸡血旺汤、 牛华麻辣烫、金山旺子、“何三砣”等都享誉四方。五是围绕“农家 乐”休闲旅游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了“木鱼人家” “王家花园”“ 祈 龙山庄”等一批以园林休闲文化及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旅游新目的 地,被民俗旅游专家称为“农家乐”鼻祖。三、抓好品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注重“品牌管理” 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我区品牌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初具成效,区委、 区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发展管理,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品牌战略推进机构。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区长牵头,区 工业局、

14、财政局、发改局、质监局、工商局、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 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企业层面创建和培 育名牌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协调。二是制定品牌发展规划,确定品牌培 育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三是建设品牌库,形成 品牌发展梯队。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二个层次制定详细的品牌 培育梯队名单。在品牌推进中,政府各部门大力协同、分类指导,抓 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逐一落实,滚动推进,为扩大企业知名度, 帮助企业争创名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保驾护航”努力由“五通制造”实 现“五通创造”一是加大“五通制造”品牌宣传力度,培育有利于名牌成长的舆 论环境。充分发

15、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开展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 城市整体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在本区和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 的公共时段设立专栏,定时播放、宣传品牌企业和产品,努力营造争 创名牌、爱护名牌、支持名牌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切实搞好知识产 权保护。加强跨区域自主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工作, 严厉查处侵犯名牌、商标、专利等违法行为,有效遏止商标、域名被 恶意抢注等现象。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 等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 秩序,强化质量监督、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非法行为。二 是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区域、行业人才专家库,培养和 引进各类开放型人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成产业技术创新链,使规模不大、竞争 力不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换,企业产品由低附加 值向高附加值转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五通桥制造” 逐步走向“五通桥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