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29197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基本概况(一)项目名称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二)承办单位概括 北京盛世桃源生态林业有限公司(三)拟建地点 北京市XXX区XXXXXX(四)建设内容 根据对京郊八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经认真研究,确定如下主要建设内容:1、项目区盛世桃源文化广场,分为中国青少年乡村文化宫、蒋大为文化艺术博物馆;2、项目区北京桃源云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为云顶佛教文化产业集聚区、红色旅游文化集聚区;3、项目区北京桃源生态观光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4、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厂、停车场、道路及公厕。(五)主要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4.7106平方米,主要包括:1、项

2、目区盛世桃源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0106平方米。 中国青少年乡村文化宫,占地0.7106平方米。蒋大为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0.3106平方米。2、项目区北京桃源云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0.4106云顶佛教文化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0.2106平方米 红色旅游文化集聚区,占地面积0.2106平方米3、北京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占地面积2.7106平方米。4、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厂、停车场、道路及公厕,占地0.6106平方米。二、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北京市XXX区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4.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5.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6.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二)编制原则1、坚持客观公正、严谨务实的原则,注重环境建设项目及建设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2、确保编报项目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法规、规章和政府专门文件的要求,建设结果能够满足XXX区的未来发展规划的要求;3、兼顾必要、效益和平衡原则,达到建设方案和申报项目的资金投入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平衡;4、注重近期效益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使项目适应XXX区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主要技术经济指

4、标序号项目内容建设规模备 注1单 位指 标中国青少年乡村文化宫m20.7106包括绿化蒋大为文化艺术博物馆m20.3106包括绿化云顶佛教文化产业集聚区m20.2106包括绿化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m20.2106包括绿化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m22.7106包括绿化配套设施m20.61062项目总投资万元278930.95其中: 前期费用万元3000土地取得成本万元933800建安成本万元294000其他不可预见费用万元1003项目规划面积m24.71064项目新建建筑面积m21.121065项目定员人150其中:管理人员人15技术人员15其他人员人120视旅游季节增加6全年生产天数天3007人

5、员工作日天3008财务数据经营收入万元/年111080.69经营成本万元/年19018.93经营期平均期间费用及其他万元/年28113.38经营期平均利润总额万元/年63948.38经营期平均所得税万元/年21102.97经营期平均税后利润万元/年42845.41经营期平均9财务评价指标投资强度万元/亩39.8经济密度万元/亩15.87投资利税率%25.12投资利润率%22.93项目会计收益率%30.72投资回收期年8.51不含建设期、税后四、综合评价通过上述研究、分析、预测及评价,本项目综合结论如下:1.本项目的建设,能加快XXX区XXXXXX的新农村改造进程,完善其文化功能,使之成为新的旅

6、游热点,带动XXX由单一农业向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方式转变。2.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优越,经营方案切实可行,市场前景乐观。3.本项目的建设,能增加部分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求一定出路。4.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278930.95万元,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年收入可达111080.69万元,投资强度为39.8万元/亩,经济密度为15.87万元/亩,投资利税率为25.12%,投资利润率达22.93%,投资回收期约为8.51年左右(含建设期2年),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82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开发背

7、景(一)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国际经验判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如何高效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北京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方面走出了一条北京特色的道路。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举国家和首都之力大力发展京郊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明确地区主导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2006年,北京地税明确了25项新农村税收优惠政策。 资料来源于:北京

8、市地方税务局。 2011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现六个“率先”,即推出财政资金购买生态服务、实现道路交通“村村通”、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实行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三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是核心问题。目前XXX区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成效颇为显著,然而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和其他京郊地区相比较弱。(二)项目提出的目前现状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

9、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1、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十一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

10、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1 数据来源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现状近年来,北京市适应新形势需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心,扎实开展以“树立新理念、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

11、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其他省市、县(区)学习借鉴的样板。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和8%以上。2 数据来源于:2011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各村不再依靠单一的农业发展经济,而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牌,多渠道发展经济,加速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农

12、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如大兴区北蒲州营村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实施多种经营,用民俗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建成高标准设施大棚200多座,并以“观光采摘节”为载体,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消费,农产品价值大幅提升,每棚收益1.5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顺义区榆林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20多家,涉及钢构等多个领域,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同时,充分采取出租土地、村民就近打工等形式,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延庆县岔道村依托八达岭长城,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建成民俗旅游一条街,沿街全部为典雅别致的明清风格店铺,2006年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村劳动力

13、的76%,农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成为京郊百富村之一。1资料来源于:陕西省杨凌区人民政府信息网。13、XXX区新农村建设现状2006年是XXX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地区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各项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07年,XXX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的力度,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在重大产业政策的包装上下功夫,在安全饮水、改厕等关系改善农民生活。2009年,区新农办负责人做出关于对XXX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全区坚定不移抓产业、推改革、强基础、促增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城乡一体化取得良好开局,2009年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5.3亿元,增长

14、35.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3.1亿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18元,增长11.8%,连续两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5.3亿元,增长35.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3.1亿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18元,增长11.8%,连续两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1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XXX区统计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4.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8倍。新建和改造区级以上公路15条,道路通车里程比“十五”末增加111.3公里。公交线路总长达到4555公里,位居远郊区县首位。用于“三农”的资金累计达到97.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万元。2 数据来源于:2011年北京市XXX区政府工作报告。(三)项目相关政策汇总1、2000年,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2、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3、2005年初,中央发出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