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289987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一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一分教学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一分教学设计钟安清简阳市坛罐乡九义校【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71页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主要是教学什么是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牵引。引导学生根据分东西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知道“同样多”或“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在“分一分”系列活动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平均分。上好这节课将为本单元表内除法及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分数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

2、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分物体的经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

3、习的内在魅力。【学情分析】:1、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摆小棒,实践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让

4、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学生在概括平均分时,可能在数学语言描述上会一定的困难,表达上可能不够严密。 4、学生需要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俗话说授人于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于渔,其可终身受用,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依据本课特点,结合本班的学情,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材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大胆想、放手做。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5、的分法。在活动中探究“平均分”的奥秘,在交流中发现“平均分”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最后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听清要求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分,反馈时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三角形和圆形图片,课件;学具:18个圆片、8个桃子图圆片、12根小棒。【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演示,教师讲述)有一天,孙悟空上山摘桃子

6、,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孙悟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它想,这回我的两个小猴孙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孙悟空摘了满满的一筐桃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可是刚走到半山腰,孙悟空数了数筐里的桃子又为难了,这6个桃子该怎么给两个小猴孙分哪?(停止播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孙悟空想办法来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孙悟空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引出平均分 1、教学例1“桃子图圆片”,感受不同分法。 教师:如果把桃子分给男女两队,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从学具盒中拿出同样多的桃子图圆片,试着分一分,看谁办法多。 学生操作,同桌说一说是怎么分的,然后在展示台上全班交流。 教

7、师:在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分法比较特殊?为什么? 学生:把6分成3和3,因为 教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分法吗?学生自己举例。 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再由此而观察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把一堆东西分成两堆,每堆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三、合作探索,体验平均分 2、教学例2“分葡萄”(用小棒代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关于平均分,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问题吧! 教师:大家猜一猜,第一个袋自里装了什么?(课件展示:打开袋子,呈现10串葡萄)

8、。如果把这10串葡萄分给男女两队,使男、女同学分得的葡萄同样多?怎么分?同桌的两人拿出与葡萄同样多的小棒,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学生1:先每队2根,再每队1根,直到分完为止。学生2:先每队3根,再每队1根,直到分完为止。学生3:先每队2根,再每队2根,剩下的再1队1根。 教师:在这几种分法中,每队分得的结果怎么样?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教师:现在再猜一猜,第二个口袋装了什么?(课件展示:18串葡萄) 教师:这18串葡萄如果平均按每组分6串,你能猜一猜可分给几个组?怎么分?请大家用一个小圆片代替一串葡萄,一边分一边说,并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分法。 教师:这些葡萄如果按每组分3串,可分

9、给几个组? 每组分9串呢?大家试一试。 教师:如果没有实物,你能在图上平均分这18串葡萄吗?用什么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及时鼓励。 四、联系实际,应用平均分 3、教学例3 分铅笔,再次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大家今天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每个小组12支铅笔,同学们3人一组轮流采用不同的方式分一分。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教师出示例3,明确分一分的要求。(把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用小棒摆一摆)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1:“我先每堆放一根,再每堆放一根,再放一次,再放一次。共摆了4次,每堆摆了4根。” 学生:“我每堆先放两根,再每堆放两根。每堆放了4根。

10、” 学生:“我先每堆放3根,剩下的刚好每堆放一根。每堆放了4根。”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摆法。教师:“从刚才的摆一摆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摆更快!可以想一想口诀。三( )十二 一次摆4根就可以了。”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摆法。教师:“从刚才的摆一摆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摆更快!可以想一想口诀。三( )十二 一次摆4根就可以了。” 五、游戏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 1、举出生活中见过的平均分现象。 2、游戏:分组活动(教给方法) 由12个同学组成一个大组,由组长说出每一个小组的人数,然后同学们很快几人组成一组,没有组成组的同学表演节目。 学生抓

11、豆子,进行分一分的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累计积分) 教师最后评出1.2.3名积分高的同学。 【在游戏中来体验平均分,让学生乐学】 六、反馈评价,体验收获 师:大家学得很好。你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齐答:愿意! 师:请打开书做课堂活动中的“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评价上反馈。 师:看到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就知道这节课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和大家说一说吧。(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 七、作业(略)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评价设计】在这节课中,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高效。能有计划地指

12、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学生操作活动有序,发言、板演积极踊跃,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分一分”和“试一试”,加强了双基训练。此外,还设计了“变式”练习(教师出示两组图片),先判断是不是“平均分”,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具,把不是“平均分”的那组图片进行平均分的“开放式”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加深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活动

1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品质。【帮助和总结】在设计这一节课时,除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

14、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导开始起“跑”(分一分) 有目标的进行跑(平均分)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