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898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标记位置与标记方法3.1 为了保证产品用材料的正确性和可追踪性,要求从材料入库到产品出厂的全 过程,凡是关键受压元件都必须保留清晰、完整、正确的材料标记。3.2 材料标记3.2.1 材料标记由以下部分组成:材料(封头)入库编号、材料材质代号和检验 确认印记。3.2.2 材料入库编号和确认印记3.2.2.1 凡入库的受检合格材料,都需有明显、完整的材料标记和检验员的确认 印记。3.2.2.2 材料入库编号 口 口 口厂顺序号,如01; 02; 03 ; 材料入厂年份(以年份末两位数表示); 材料品种代号(见表1)。表 1 材料品种代号品种代号品种代号板材B锻件D管材G焊丝S棒材P焊条T型材X

2、焊剂J紧固件Q封头FT3.2.3.1 板材标记:( 1)对于 6mm 以上的碳素钢、低合金钢板,钢印打在钢板两端右下角距板端 和板边约100mm处(见图1),并在表面涂上清漆,以防生锈;(2)对于厚度小于等于6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低温钢以及不锈钢板和有 色金属板,材料标记采用模板喷(刷)涂料方法,位置同钢印标记。3.2.3.2 管材标记:(1)对于外径89及以下规格或壁厚小于6mm的管子采用 贴不干胶标签, 并在标签外用透明胶带包裹,以防脱落;(2)对于外径大于89且壁厚大于6mm的管子,应逐根在管端100mm处打 上钢印标记,并在表面涂上清漆或采用模板喷(刷)涂材料标记(不锈钢和有色 金

3、属管材只允许采用模板喷涂材料标记)(见图 2);(3)对于换热管用管材,允许采用以20-30根为捆掛记材料标签,同时在管 端涂色的办法作为材料标记(有箱装的允许以箱掛贴材料标记);3.2.3.3 棒、型材标记与管材材料标记办法参见管材标记。3.2.3.4 凡无法采用打钢印和模板喷涂办法进行材料标记表示的物件,可以用掛 签的办法进行材料标记表示。3.2.5 封头入库编号3.2.5.1 封头入库编号:由封头代号“FT”、年代号(年份末两位数字)和顺序号三部分组成。 示例:FT08-05,表示为公司2008年采购(或外协)的第5只封头。80100+180-100筒体上材料标记位置补强圈材料标记位置标

4、记80-100板材、筒体及封头、补强圈上材料标记位置(图 1)80-100管材上材料标记位置螺栓(柱)、螺母上材料标记位置管板上材料标记位置设备、人孔法兰及环形锻件图43.3 标记移植3.3.1 外加工的锻件、压制件等经验收入库后,应按第 3.5 条规定的标记内容, 可采用打钢印、模喷(涂)、掛标签和涂色等方法或两种组合来表示做好标记。 以便下道工序进行标记移植。3.3.2 放样、下料操作者,应先进行标记移植,由该道工序的检验员确认并打(标) 上确认印记后,方可进行分割材料。3.3.3 多工序的零部件,如在某工序加工中需将原有标记加工掉,则应该在该工 序加工前,进行标记移植,不允许不经标记移植

5、就将原有标记加工掉。3.3.4 该工序的操作者即为标记移植者,如在该工序加工前,标记无法移植,该 工序操作者应先与该工序的检验人员(该工序标记确认者)联系,采用临时标记 进行移植,并做出记录,待工序完工后,再把标记移植到工件上。3.3.5 负责该工序的检验人员即为该工序的材料标记确认者,对该工序操作者移 植的标记进行核对,经检验合格(标记正确、完整、清晰)则打上确认者印记, 否则应拒绝确认。3.3.6 只有打上确认者印记的零部件,标记移植才是合格有效的,否则不能注入 下道工序。3.3.7 筒体(包括圆柱、锥形等异形筒体)、封头等壳体,标记应保持在外部, 且筒体标记排列应与纵缝平行(见图1),多

6、段筒节上标记尽可能如(图1)方位 一致相接。封头中心如有开孔,应进行二次标记移植,标记二次移植位置为距封 头边缘20mm .3.3.8管板、设备法兰、人孔法兰及环形锻件,标记应在外侧(图4)。3.4标记的保留3.4.1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都应保护好或转移好材料标记,若上道工序还 未能保护好或未能进行标记移植,则下道工序可以拒收。3.4.2 在产品进行耐压试验前,均应保证零部件上的材料标记清晰、完整、正确, 产品检验人员应对各零部件上的材料标记核查(将实物标记与流转卡和壳体标记 图进行核对),核查无误,方可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合格后允许进行涂料覆盖。注:1. 见3.2.3.1(1)、(2)。

7、2采用实物上打标记和挂标签并用的形式标明物件的材料标记。实物上仅 标记:材质和确认印记,标签上要标明:材质、入库编号和确认标记全部内容; 对于螺栓(柱)一般标记钢印打在螺栓(柱)的端部,若要在螺栓(柱)光杆 部份作标记仅允许采用模板喷(刷)涂料;对于不锈钢、有色金属及低温钢材 料仅允许采用模板喷(刷)涂料形式标记。3仅采用挂标签形式来标明物件的材料标记。4采用实物上喷(涂)色标和挂标签并用的形式标明物件的材料标记。实 物上在距管端部100mm以上管外壁装配后不被遮档处以色标形式标记材料材质; 常用材质色标见表 4。4.4.2 车间携带工艺过程卡和相应的领料单到材料库领料。4.4.3 保管员根据

8、“工艺过程卡”和“领料单”的要求,填写待发材料牌号、规 格和入库编号后,交检验员核对,检验员核对无误后,由车间领料人员进行划线、 标记移植,检验员检查尺寸和标记后,方可进行下料。下料完毕后,保管员填写 实发材料数量并签字,而后由检验员在相应记录上签字确认。4.4.4“工艺过程卡”应随工件一起流转,每道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检验人 员都应及时签名或盖章。4.4.5 产品完工后,车间应将流转的工艺过程卡等工艺文件进行汇总、整理,然 后交给质量管理部进行分类、按台进行整理,待产品出厂后,再行将产品档案装 订成册,装入档案袋,送办公室按项目分类保管。具体按文件和资料管理规定 的有关规定执行。2.4 生

9、产班组长质量职责2.4.1 负责本班组管理,按相关技术、工艺及检验文件要求组织有序生产,自觉 执行三检制度并监督班组成员执行。2.4.2 负责关键零部件、工序的质量控制,监督班组成员执行工艺纪律、按规定 填写原始记录、图纸及工艺文件的流转。2.4.3 监督班组成员正确使用工装、器具和仪器仪表、设备,并按规定送检和维 护保养。2.5 生产作业人员质量职责2.5.1 自觉执行工艺纪律,按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操作。2.5.2 自觉执行“三检制度”,按规定要求填写各类原始记录,按规定流转图纸 及工艺文件。2.5.3 正确使用工装、器具和仪器仪表、设备,按规定送检和维护保养。焊逢外观质

10、量检查工艺守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缝的表面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产品焊缝的检查,也适用于常压容器的焊缝检查2技术要求2.1 A、B 类焊缝的余高 e1、e2 按表 1 规定,焊缝余高示意按图 1 所示。表1CMCD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6 b540MPa的钢材及Cr-Mo 低合金钢材其他钢材单面坡口双面坡口单面坡口双面坡口ele2ele2ele2ele2010%6 s且W3W1.50 10%6 1且W3010%6 2且W3015%6 s且W4W1.5015%6 1且W4015%6 2且W4注:当焊缝高度小于 1.5mm 时,按 1.5mm 计算。2.2 C、D 类焊缝的焊脚

11、,在图样无规定时,取焊件中较薄者之厚度。补强圈的 焊脚,当补强圈的厚度不小于8mm时,其焊脚等于补强圈厚度的70%,且不小 于8mm。角焊缝应有圆滑过渡至母材的几何形状。2.3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未焊透、未熔合、未填 满和夹渣等缺陷,并不得存在熔渣与飞溅物。2.4用标准抗拉强度d b540Mpa的钢材及Cr-Mo低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制造 的压力容器及焊缝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其 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其它容器焊缝表面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咬边的连续长 度不得大于100mm,焊缝两边的咬边的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2.5 C、

12、D 类接头焊缝与母材成圆滑过渡。2.6 A、B类焊缝,同一条焊缝宽窄差不大于4mm。2.7焊缝波纹应均匀、整齐,无明显突变部分。2.8 焊缝表面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和设计图样的规定。不锈钢焊接工艺守则3.1 焊接材料3.1.1 各种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条件下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牌号的不锈钢焊接材料,原则上应 按焊接工艺的规定使用,若无焊接工艺,则按表1 选用。3.1.2 不锈钢焊条的药皮主要有钛钙型和低氢型两类,对于热裂纹倾向较大的构件,应尽量 选用低氢型焊条,钛钙型焊条工艺性能良好可交直流两用,但一般还是以直流反接为好。3.1.3焊条使用前要注意烘干,钛钙型焊

13、条烘干温度为150C,烘干时间为1小时,低氢型 焊条烘干温度为250C,烘干时间为1小时。3.2 焊前准备及焊接3.2.1 凡参加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焊接的焊工,应熟悉不锈钢焊接的要领,并经考试 合格,焊工考试按考规要求进行。3.2.2 焊工在从事具体焊接工作之前,还必须了解图纸技术要求和有关工艺文件,按照要求 准备好所需的焊条。3.2.3 正式焊接时,应检查焊接设备运行情况及线路是否良好,并准备好焊接所需的各种工 具。3.2.4清理坡口及两侧各20 mm范围内的油、污等脏物,一般可采用丙酮或酒精,并在两侧各80 mm宽的范围内刷白垩粉浆,以便于清理焊接飞溅物。3.2.5 与不锈钢设备相连

14、接的地线,必须用焊接软线与之牢固连接,严禁使用钢管、角钢等 物搭成临时性的地线,以防由于导电接触不良引起电弧打伤设备表面。3.2.6焊接采用直流反接、短弧,弧长以2.5 mm以下为宜,电流较碳钢焊接电流低20%左右, 快速焊,焊条可能少做横向摆动,焊接电流推荐值见表2。3.2.7由于不锈钢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在多层焊接时,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60C)避免 焊缝因过热而引起严重的变形和抗晶间腐蚀性能的降低,必要时可采取背面通冷却水的方 法。3.2.8 集中的焊缝要采用跳焊或分段、对称、倒退焊,以减少焊接变形。3.2.9 严禁在设备非焊接区引弧,在坡口内引弧焊接时,应重新熔焊一次,熄弧时速度适当 放

15、慢,并注意填满弧坑。3.2.10 多层焊时,焊完一层后,应将药皮打净,检查焊缝确无缺陷方可焊接下一层,相邻两 层焊缝更换焊条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与介质接触的焊缝一般应放在最后焊接。3.2.11 从事定位电焊的焊工,也应由相应合格的焊工担任,所用焊条及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时相同。点焊长度一般为1525 mm,间距150200 mm,点焊高度不得超过坡口深度的 2/3。3.2.12 每道焊缝焊完之后,应将熔渣和飞溅物清理干净,施焊者应对焊缝按焊缝外观质量 检查工艺守则进行检查,按规定做好焊工代号标记,填写施焊记录后送检,焊缝表面形状 应符合规定要求。表 1 常用不锈钢焊材选用不锈钢钢号焊条牌号TiG焊丝牌号00Cr17Ni14Mo2A022H00Cr19Ni12Mo2(H316L)0Cr19Ni9A102、A107H0Cr21Ni100Cr18Ni9TiA132、A137H0Cr20Ni10Ti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