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28604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2013届语文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一次适应性训练语 文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姬归汉”佳话质疑东汉大名士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兵荒马乱中“为胡骑所获”,成了匈奴一个贵族的妻子,后来蔡邕的故交曹操在汉廷秉政,对老友没有子嗣感到很痛心,“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这就是一直被传为佳话的“文姬归汉”,很多文人都称其为“千古盛事”。称这件事为“佳话”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蔡文姬不但出于名门,本人也是一个才女,史称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不希望才女沦落异域是一种大众心理;作为政坛新贵的曹操,日理万机之余,还能为

2、一个小女子操心,不惜重金,更使“佳话”添色。但最近重读蔡文姬自述遭遇的悲愤诗,以及记载她零星事迹的后汉书,不禁有了点异样的感受,并突然想起了一个千百年来似乎被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盛赞某事为“佳话”、“韵事”时,是否应该更多考虑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感?坦率地说,我们在艳称“文姬归汉”是“千古盛事”时,对当事人蔡文姬的心理和情感是关注得相当不够的。蔡文姬在曹丞相派人赎她之前,已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并生下二子。作为一个深受汉文明薰陶而今沦落异域的女子,她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肯定是真诚的,这在其悲愤诗中有清晰的表露,但我们能不能说,她对栖息达十二年之久的“胡地”,对朝夕相处的家人,尤其是她的两个儿子,就没

3、有丝毫感情上的依恋呢?从人性的角度,自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无论如何,蔡文姬首先是一个女性,是一个母亲。而文姬归汉是只身而回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旁鼓掌叫好时,承担女性、母亲双重角色的蔡文姬实际上面临着非常痛苦的抉择:一边是故土,一边是自己年幼的儿子,蔡文姬却要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悲愤诗中描述蔡文姬和儿子离别的场面时说:“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真是一字一泪!在这样的人生大痛面前,我们称赞它是“佳话”似乎残忍了一点。蔡文姬返回故土后,嫁给了一个叫董祀的男子。此人的品行大概是有问题的,在曹操手下

4、做一名小官,“犯法当死”,还是蔡文姬于寒冬里赤着脚、蓬头垢面地去向曹操求情,感动了曹操和当时在座者,才得免死。对蔡文姬来说,更要命的还不止于此,因为她曾托命于异族,还育有儿女,难免被世俗偏见所不容,而其丈夫很可能也曾给过她人格上的歧视,悲愤诗中记述文姬婚后生活有两句诗颇耐咀嚼,说“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颇能看出她在家庭生活中如履薄冰的心境。可以认定,文姬归汉以后,生活是并不幸福更不美满的。“文姬归汉”,当事人有与儿子生离死别之痛,而且她并未因此换来幸福的生活,怎能称其为“佳话”?如果说它是佳话,只于曹操是佳话,因为烘托了这位当朝宰相的爱惜人才、珍重友情的美德;只于旁观者是佳话,因为满足了一

5、种大众心理。文人们喜欢制造、流传佳话和韵事,如爱妾换马、美婢易书之类,当时或后世的许多读书人提起来都神采飞扬,至于“佳话”、“韵事”中的当事人的痛苦和血泪,哪里在其考虑之列呢?1下列不属于“文姬归汉”被传为佳话的理由的一项是A文姬归汉,使得蔡邕得以父女团聚,消解了痛苦的心情,享受到天伦之乐。B蔡文姬出于名门,并且是一个“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的才女。C文姬归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符合不希望才女沦落异域的大众心理。D文姬归汉,体现了曹丞相爱惜人才,珍重友情的高尚美德。2对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千百年来的人们,都更多地考虑了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感。B“胡地”生活了二十年,文

6、姬对汉朝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是真诚的。C“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D文人们喜欢制造、流传佳话和韵事的嗜好,并且重物轻人。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姬之所以能够归汉,一方面的原因是可能是“金璧”等重礼的作用,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曹丞相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的威慑作用。B文姬在与“胡地”家人分别时,从人性的角度看,极有可能对“胡地”,对丈夫儿子,有一定的感情上的依恋。C文姬归汉后遇人不淑,董祀品行不端,犯法闯祸,而且在家里给过文姬人格上的歧视。D文姬归汉,对于曹丞相,对于旁观者的文人们是佳话;但是对于文姬本人,对于胡地的丈夫儿子,可能是残忍一些的人生大痛

7、。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

8、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9、。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胸怀大志B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殊:不同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立案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

10、日有死而已。”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去烽燧,除候望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7将上文中画

11、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玉阶怨吴声子夜歌 李 白薛奇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8.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9.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6分)(1)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孟子鱼我所欲也)(2)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烟霞洞我儿时也曾来过的。但当这样晴爽的秋天,于这一个西下夕阳东上月的时刻,独立在山中的空亭里,来仔细赏玩景色的机会,却还不曾有过。我看

13、见了东天的已经满过半弓的月亮,心里正在羡慕翁则生他们老家的处地的幽深,而从背后又吹来了一阵微风,里面竟含满着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这样的一个人独自在心中惊异着,闻吸着,赏玩着,我不知在那空亭里立了多少时候。突然从脚下树从深处,却幽幽的有晚钟声传过来了,东嗡、东嗡地这钟声实在真来得缓慢而凄清。我听得耐不住了,拔起脚跟,一口气就走上了山顶,走到了那个山下农夫曾经教过我的烟霞洞西面翁则生家的近旁。约莫离他家还有半箭路远时候,我一面喘着气,一面就放大了喉咙向门里面叫了起来:“喂,老翁!老翁!则生!翁则生!”听见了我的呼声,从两扇腰门里出来答应的却不是翁则生,而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比翁则生略高三

14、五分的样子,身体强健,两颊微红,看起来约莫有二十四五的一位女性。 她很腼腆地对我一笑。在这一脸柔和的笑容里,我立时就看到了翁则生的面相与神气,当然她是则生的妹妹无疑了,走上了一步,我就也笑着问她说:“则生不在家么?你是他的妹妹不是?”听了我这一句问话,她脸上又红了一红,柔和地笑着,半俯了头,她方才轻轻地回答我说:“是的,大哥还没有回来,你大约是上海来的客人罢?吃中饭的时候,大哥还在说哩!”这沉静清澈的声气,也和翁则生的一色而没有两样。“是的,我是从上海来的。”我接着说:“我因为想使则生惊骇一下,所以电报也不打一个来通知,接到他的信后,马上就动身来了。不过你们大哥的好日子也太逼近了,实在可也没有

15、写一封信来通知的时间余裕。”“你请进来罢,坐坐吃碗茶,我马上去叫了他来。怕他听到了你来,真要惊喜得象疯了一样哩。”走上台阶,我还没有进门,从客堂后面的侧门里,却走出了一位头发雪白,面貌清癯,大约有六十内外的老太太来。她的柔和的笑容,也是和她的女儿的笑容一色一样的。似乎已经听见了我们在门口交换过的谈话了,她一开口就对我说:“是郁先生么?为什么不写一封快信来通知?则生中午还在说,说你若要来,他打算进城上车站去接你的。请坐,请坐,晏公祠只有十几步路,让我去叫他来罢,怕他真要高兴得象什么似的哩。”说完了,她就朝向了女儿,吩咐她上厨下去烧碗茶来。她自己却踏着很平稳的脚步,走出大门,下台阶去通知则生去了。妹妹上厨下去沏茶的中间,我一个人,在客堂里倒得了一个细细观察周围的机会。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