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2846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o) 箴言(zhn) 相得益彰 强聒不舍B嘶哑(y) 箧子(qi) 娇揉造作 富丽堂皇C冠冕(gun) 瘦削(xu) 附庸风雅 鸠占鹊巢D亵渎(xi) 摇曳(y) 李代桃僵 形销骨立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凝视 默契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B蓦然 气慨 雕梁画栋 郑重其事C狼籍 喧哗 走投无路 恍然大悟D婆娑 停滞 消声匿迹 殚精竭虑3、下列句子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说了一大堆,可惜言不

2、及义。B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C捕头自知说错了话,忙喏喏连声出去了。D那位女演员有些扭捏作态,怪不得观众不喜欢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并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B通过人们聆听、体验和理解音乐,来享受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C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通知,禁止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进行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D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不竭的生命力。5、下列句子修饰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

3、闹。B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的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BCD7、古诗文默写(1)相

4、见时难别亦难,_。( 李商隐无题 )(2)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3)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 毛泽东沁园春雪 )(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这句格言强调的是做学问要善于思考。论语中表 达同一意思的句子是:“_,_。”(6)海南热带雨林景色美丽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吴留村(清)钱泳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5、。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

6、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注)札:文书。畀:b,给予。庥:xi,保护。1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援疑质理 _ 特擢福建按察使 _ 故患有所不辟也 _ 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吴留村是个怎样的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

7、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

8、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

9、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

10、”,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1文章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

11、几眼,大声道:“读书!”4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温暖的苇花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独立特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儿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

12、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我的

13、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

14、,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1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2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4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四、写作题(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