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846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法宾语从句”重难点分析一、为什么宾语从句是重点宾语从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标中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宾语从句是语法条目中列出的重要选项。2.教材中的位置学生在初中二年级开始接触宾语从句,教材中通常会有两到三个模块的语法主题为宾语从句。3.中考中的位置中考时,宾语从句是一个必考项目,通常考查的考点为引导宾语从句的连词和代词选择,宾语从句的语序;宾语从句的时态。考查的主要形式是单项填空、完型填空、短文填空和完成句子。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肯定也要用到宾语从句。二、为什么宾语从句是难点(一)主要表现宾语从句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主

2、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认知维度:学生不能理解宾语从句的概念;2. 技能维度:学生对宾语从句的连词选择觉得非常困难;3. 技能维度:学生对宾语从句的语序感到迷惑;4. 技能维度:学生对宾语从句中的动词时态会感到无法掌控。(二)形成原因宾语从句形成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源于认知前提:汉语中没有宾语从句这一概念;2. 源于认知前提:汉语中话与话之间的连接不需要连词,如“他说他今天要出去吃饭”“我问他明天去哪儿”,这样的句子我们不需要加上连词。3. 源于认知前提:汉语中没有改变语序一说。如上面的例子,我们不会改变语序。因此学生会对这一点感到迷惑。4. 源于认知前提:时态问题的原因也可以归结

3、在英汉差异上面。本来英语的单独的时态问题就是学生们的难点,再加上在从句中要根据主句的时态变化而变化,就更成为了学生的难点。5. 源于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拒绝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6. 源于以往教学: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练习少,造成学生对语法的天然抵触。(三)化解难点的意义化解难点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无论是在平时测试,还是在各种竞赛中,牵涉到宾语从句用法的试题很多,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同时,宾语从句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是初三英语复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也是中考必考的容易失分的一个项目。因此解决了这一难点,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得以提升,也会相应地增

4、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2. 对能力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宾语从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语法内容,无论英语阅读还是在英语写作方面使用的频率都很大。如果学生掌握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单独的语法知识的掌握,而是会影响学生整体的阅读及语篇理解。因此全面掌握其用法十分必要。3. 达到课标对语法的要求课标对于语法部分的五级要求为“学生需要理解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实践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因此化解该难题,促进学生对宾语从句的理解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