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28430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医院自上而下设院级、科级、转制三级疫情管理监督人员对全院疫情实行监 督控制。二、 传染病疫情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按要求 报告,并填写传染病卡片,报告科室疫情监督员。科室疫情监督员负责登记,并 转交疫情专干。三、医院内设原籍疫情管理负责人。内、外、妇、儿、呼吸、住院部等相关 业务科室设立疫情管理负责人及疫情监督员,同时院内还设专人专(兼职)职疫情 管理人员,自上而下形成疫情管理监督网,负责对全院的疫情实行监督和控制。四、感染管理部直接负责和指导院内的疫情管理工作,具体贯彻落实上级管 理部门的各项要求,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逐项落实改进,同时还要

2、讲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门诊疫情发生动态情况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及上级管理部门,当好参 谋,在医院和上级管理部门之间起到上传下联的纽带作用。五、每年要对医院新上岗及换岗的医生和实习医生进行疫情业务知识培训, 明确责任疫情报告人所承担的报告任务,管理登记,传染病报告时限、病种及方 法等。六、建立疫情自查制度,定期检查检验科、全院各诊室、各病房传染病发生 的情况,查病案室、住院处传染病人出院情况,抽查全院诊断书等,对自查情况 要详细记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七、对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化验登记的管理,要建立健全个项登记本,要 求填写内容详细,不得有漏项和漏登记现象;设立阳性化验单交接手续,对阳性

3、化 验单由专人负责,送到医生手中,有医生签字并承担上报疫情责任,未经疫情登 记、医生签字处理的化验单,不得让患者自行取走。八、化验单各种登记管理制度,肝功化验登记完善,不漏项,有阳性化验交 接手续;建立便常规化验登记规范;建立性病化验登记(以上化验登记均不可漏项 和漏登记)。九、疫情报告卡片要逐项填写齐全,不得延报、漏报、缓报;全院疫情报告 质量监控本,详细记录漏项、迟报、缓报情况,凡有违反疫情管理规定造成工作 损失者,按医院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处罚。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二)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经院传染病管 理领导小组研究和院行政办公会议决定,特制定本规定。一

4、、责任报告人门诊首诊医生、病房住院医生为责任报告人。二、报告病种应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共种,按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报告。三、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 人,应立即电告防治科。防治科必须在小时内上报上级 cdc。2、发现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 后,直报的责任医生应于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到防治科。3、防治科对报告卡核实确认后,于规定时限内输入网络报告。四、报告卡登记要求1、报卡填写要完整、及时、正确。工作单位、家庭地址要详

5、细填写:城市应 写至社区楼室,农村应写至镇(街道)村,应尽量写电话号码。外地人员要写明原籍地址及现在居住详细地址,对不满周岁的儿童要写家长姓名。一人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可在同一报告卡内填写,传染病急性转 慢性后,跨年度未愈者(如病毒性肝炎等)应在次年第一次门诊时重新填报,做新 病统计。对初诊中疑似病人也应报告,确诊后及时作订正报告。2、责任医生对已报告的病例有诊断变化或死亡的,要及时进行订正报告。五、相关传染病管理要求1、腹泻病人要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验”,并在化验单上写明详细地址。2、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市定点归口医院,同时填写报告卡及 一式三联转诊单,一联交病人随带到定点医

6、院诊治,二联随报告卡交防治科(其中 一联留底)。六、相关科室登记与检查要求1、建立门诊日志、住院日志簿。及时登记门诊日志和住院日志,要求与报告 卡相符。报告卡填写后由科室在规定时限内送至防治科。2、防治科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登记、核对和自查,于规定时限内输入网络直报系统,并做好统一报表的填写。传染病疫 情报告卡由防治科保存三年以上。3、检验科建立化验报告登记簿,要填写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送 检医生姓名。登记簿保存三年以上。4、放射科建立肺结核病人胸片登记簿,对疑似或确诊的肺结核胸片进行登 记,按登记本要求详细填写。5、疫情管理员每月 5-日对疫情报告卡进

7、行自查,检查漏报、迟报,并更 正误报,然后汇总、统计、存档。七、培训1、针对重点及常见传染病由防治科、科教科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 训。各临床科室的业务学习中每年均需进行传染病法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作好 记录。2、对新进人员(毕业分配生、进修生、实习生、新调入或聘用人员等)必须进 行岗前有关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进入医院从事临床 各类工作。八、责任追究1、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要符合“三率”要求,并登记完整。如发现有漏报、迟 报、谎报、漏登记及登记不全的,对于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 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计入科室工作质量检查,并与科室奖 金挂钩。2

8、、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防治科具体负责,并做好督查和定期自查工 作。防治科工作不到位,追究防治科责任。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三)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 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在完成剔除重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 质量等工作后,应在预防保健科专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上进行分类登记。准确无 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并加盖疫情已报 印章)。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

9、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 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领导报告,使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 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传染病疫情管理

10、工作制度(四)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 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 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 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 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后,按 照

11、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领导报告,使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 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五)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 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 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

12、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 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 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 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

13、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 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 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 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 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

14、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 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 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 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发

15、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 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 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 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 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 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 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 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 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 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