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8424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被列为当今人类十大死因之一的自杀,大多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所以,专家们把“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种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自杀或更严重的伤害行为还会发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

2、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惨案。研究校园心理危机,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探索学校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一、心理危机概述(一)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人心理上的一种严重困境,由于出现重大生活事件、精神压力或突然遭受严重灾难,使当事人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之中,甚至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就是一种心理危机。在心理危机中,由于既往惯用的应对方法失效

3、,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常常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人或人群除了有典型的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障碍外通常在情绪上表现为暴躁冲突或抑郁强迫、狂躁多语或孤独少言、痛苦不安或激情难抑、绝望麻木或焦虑烦躁等严重的情绪行为失衡状态。这种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在学生的冲突性行为中还常表现为轻生自杀、肢体自残、暴力攻击、离家出走,以及吸毒、酗酒、性行为错乱等。如果这些冲突性行为只是在学校管理、社会安全或社会法律的层面上得到阻止和解决,而没能在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则可能转换成潜在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直接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心理危机发生而又不能得到

4、及时疏导,是导致各类突发性行为增多,校园内非正常死亡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心理危机的类型心理危机,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来分,可分为:发展性危机,情景性危机,存在性危机,环境性危机(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异常反应。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 (2)情景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恐怖袭击、交通意外、被绑架、强奸、突遭大病及亲人的亡故等,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情境性危机的发生是偶然的、突发性的,令人震惊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它的结果往往都是灾难性的。 (3)存在性危

5、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4)环境性危机:环境性危机主要指由于受自然现象、生物因素、政治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灾难降临到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身上时,这些人因深陷其中,反过来又必将影响到他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人。如飓风、洪灾、地震、饥荒、难民危机、经济萧条等等。二、校园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形成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危机。(一)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及表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现并迅速成熟,性意识产生,身高体重猛烈增加,男女生的心理分化及相互吸引;情感强度高,两极性十分突出,

6、稳定性极差,形成有针对的闭锁性;成人感迅速增强,尊重需要强烈,独立性意识迅速增长;行为虽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自觉性,但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都还很脆弱。所有这些特征使得中学时代成为人生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过渡期、转折期、暴风骤雨期、犯罪高峰期、反抗期等。近年来关于中学生自杀、过激杀人及伤害事件的报道屡见报端,逃学和离家出走更是时有发生,中学阶段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期。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青少年自杀等恶性事件,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调查资料显示,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

7、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校与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困难。 小视窗: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5中学生中有1人曾想自杀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据悉,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

8、(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老师说,“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

9、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告诉记者,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中学生中常见的发展性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环境性危机包括:其一,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引发心理危机;其二,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三,由于教育缺失,行为冲动引发的心理危机;其四,由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

10、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五,由于学业压力、竞争受挫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六,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七,由于其他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低下引发的心理危机若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危机可能是学生其他心理问题中的一组症状或前驱表现。与之有关的问题有以下五类:危机的具体表现:抑郁以及自杀企图,多在1519岁期间出现。焦虑,特别是害怕学校和社会性情境(孤独、不愿交际)。出现行为问题和犯罪。进食障碍(贪食、厌食等障碍)。滥用药品(或毒品),其危险性在于他们由于对药品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而无意间成瘾。当然以上五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时也够不上心理危机的标准。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

11、约1/5的学生可能发生前述问题,尤其是一个缺乏良好教育条件的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能使那些情感脆弱、心理免疫力低的学生的困难更加突出和恶化,并且容易同时发生心理危机。(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同样,防止中学生心理危机最重要的不是注意危机本身,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主要从心理基础和外部诱因两个方面对中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1、青春期内心矛盾冲突导致的挫折耐受力降低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学时代正是“自我同一性”

12、形成的时期,内心常常出现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所谓的“成长性危机”。此时的青少年在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狭隘的思想,再加上阅历尚浅,缺乏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在情感方面,中学生虽感情丰富但不稳定,自尊心极强,极易自卑,精神易受挫折而产生轻生的念头,遇到非常事件如考试失败、早恋、某些特定的精神刺激时易导致严重的自卑失落,难以自拔而出现心理危机。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在行为方面具有冲动性,容易不顾后果出现过激行为。以上因素决定了中学生对于挫折的耐受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心理危机。2、过重的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机能的病态改变目前在我国中学成为应试

13、教育的重灾区,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最重,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学校和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学校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特别是一些老师偏爱优秀生,对差生较少关注甚至不予理睬,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责、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而家庭中父母要求过严,成绩不好则受责骂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厌世等逆反心理,从而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问题。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以至于长时间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过高的压力使中学生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变得易激怒、好冲动,大大增加了心理危机的易感性。3、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重大

14、精神刺激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经常遭遇的负性社会事件主要有:人际冲突。中学生由于逆反心理较重,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如迅速觉醒的自我意识和父母对此的察觉及应对方式的滞后而造成的亲子冲突,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认同而产生对抗,同辈群体交往中发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冲突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恋爱失败。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急剧变化,但对有关性的知识了解不深或有朦胧感,性与心理的成熟并不同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关系,易致早恋,而早恋往往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升学无望,一旦失恋或感情受挫易产生心理危机;学业挫折。中学生一般都比较看重学习成绩,把它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有时会把一次考试的成败看得过重,或对

15、成绩的下降感到绝望。此外,罹患重大躯体疾病,遭遇重大生活变故也会成为中学生重大的心理应激源。由于中学生心理压力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对精神刺激因素缺乏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如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即使是在成人看来并不严重的事情,他们也可能会觉得难以应对,进而产生心理危机。4、社会支持的缺失造成心理失衡状态的加剧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自己往往无力摆脱痛苦情绪,这时就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产生心理危机之后,社会支持系统的及时介入和干预往往可以决定危机发展的方向。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往往会忽视事情的严重性,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不少

16、学校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危机支持系统。因此,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缺乏必要的干预,大大增加了心理问题向心理危机的演变几率,同时也使心理危机的预后往往不容乐观。三、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一)何谓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青少年所心理面临的危机,它既可以导致消极后果,也可以成为个人的成长机会。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护并提供及时干预,将心理危机转变成学生人生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协助其顺利渡过中学阶段,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