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28175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副本.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一、古诗赏析(2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14题。 (13分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第三联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6分) 2.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

2、“一经”指的是 。(2分)3.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分 ) 4.请再举一个像文天祥这样有骨气的人的事迹。(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56题。 (7分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5.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4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0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711题。 (14分 ) 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

3、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

4、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5、: 汝之不惠 惠: 帝感其诚 感: 越明年 越: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9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0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1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

6、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215题。 (14分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

7、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舍:住屋。市:市场。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2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复徙居学宫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此可以处吾子矣。14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3分)15“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

8、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620题。 (15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

9、典著作。(2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18.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19.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3分)2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六)阅读下面

10、文言文 ,完成2124题。 (15分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11、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D.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

12、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2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13、阴,可乎? (2分)译文: (2) 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4.D(苦:愁)5.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6.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7.(4 分)(1)(2分) 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险”“指”意思的各计0.5分)(2)(2分)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甚”“惠”意思的各计0.5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面:当面。谀:奉承。辄:就。龃龉(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颔首:点头。语:告诉。止:通“只”。 1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