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3 (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28162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文化3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中国文化3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中国文化3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中国文化3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中国文化3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文化3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文化3 (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文化鉴赏古典诗歌情感一、教学目标1 探求古典诗歌情感的分析方法2 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歌情感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寻找突破口,归纳要点,读懂诗情 2、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歌情感的能力三、教学难点把方法技巧通过训练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答题能力。 四、教学设想诗歌的情感态度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不仅以直接提问的方式直接考查,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题型中。因此,准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情感态度是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基础和关键,那么教给学生掌握古典诗歌情感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歌情感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对于一节高考复习课来说,应该在抓住要点的同时,加大课堂容量,扎扎实实

2、地将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将对方法的理解上升为对规律的理解与把握,把方法技巧通过训练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答题能力。所以,我事先印发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能对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跟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归纳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思路,掌握答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感悟、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再由学生归纳鉴赏诗歌情感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典型试题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化,要点化。五、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

3、统一。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师在不同环境中应扮演“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贯彻“教中学,学中教”的策略,学以致用。 教师具体运用提问引导法、评价归纳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讨论交流、思考质疑、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过程实现学习目标,感受成功。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和谐优美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了坐着丰富的思想,成为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值得我们用心细细品读。因此,古典诗歌鉴赏自然成了高考必可少的一个考点。(二)具体过程1 分析标题把握情

4、感探究诗情,先从诗歌题目找突破口。不少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或交待了时间、地点。抓住题目作些思考,便会抓住该诗的感情脉络。(1)典型例子感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以新媳妇自喻,以夫婿喻张水部,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他考前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练一练分析下列诗歌题目,把握情感(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1别房太尉墓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3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4 越调 凭栏人 金陵道中5 双调 折桂令 九日参考答案:1 交代了

5、诗歌的主要内容,表了对朋友去世的悼念和对其的思念。2 交代了写作的地点和目的,表达了思乡怀友之情。3 交代了写作的目的,用梅花比喻余叔良,表达了对其高洁品性的赞美。4 点明的地点,羁旅之中,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漂泊不定、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5 点明时间,重阳节,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3)师生共同归纳标题传达的信息:标题往往概括主要内容、暗示感情基调、交待时间、地点等。2 分析注释、序言把握情感探究诗情,再从诗歌注释中找突破口。(1)典型例子感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

6、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在被贬五年后奉召回京途中又收到两位朋友的来信的喜悦之情(2)师生共同归纳注释序言的内容分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的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尤其是前面两类,对于我们准确读懂诗情,甚至是准确答题都是很重要的3 分析关键词语把握情感(1)典型例子感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宿云梦馆 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

7、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抒写了作者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所盼不得的悠悠愁绪(2)练一练分析下列诗句,把握情感(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1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3 白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4 离恨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5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参考答案:1 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表达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2 “伤客心”直接点明情感,“万方多难”点明情感缘起。3 “闲”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闲适4 “离恨”直接点明情感5、“犹是”:还是,仍然是。表达了作者归乡之急切心情。(3)

8、师生共同归纳关键词包括:情感词典故词修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4 分析抒情议论句把握情感(1)典型例子感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村 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2)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归纳) 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征夫之妻秋夜远征边陲的良人的思念之情,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9、 (3)提示:作者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出现在尾句或尾联。5 分析主要意象、意境把握情感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典型例子感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寒夜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抒发了因志趣相投的朋友寒夜来访而产生的喜悦之情。(2)归纳要点: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3)提示:要球学生课下牢记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意境特点。6 课堂小结(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归纳)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1)读诗题,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2)读注释、序言,了解背景,感知情感基点 (3)读关

10、键词,品味琢磨,揣测情感内容(情感词、修饰词、典故词) (4)读抒情议论句,探究主旨,体悟情感态度 (5)读意象,揣摩意境,体悟情感基调。7 综合训练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 (1)全体朗读,体悟情感。 (2)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互动,寻找读懂诗情的突破口,初步掌握了解诗人情感的技巧。 参考答案: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是写其内心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11、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三)布置作业(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游月陂 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汁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参考答案: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

12、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月上瓜州 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南宋)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月明上瓜州。 【注释】 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南徐,古州名,在今江苏省。多景楼,南徐胜迹。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

13、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参考答案: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难,朝中无人为国分忧;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葡萄题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参考答案: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备课手记: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

14、作用:本节课属于高考复习课,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是高考必考考点,分值8分。诗歌的情感态度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不仅以直接提问的方式直接考查,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题型中。因此培养学生把握古典诗歌情感的能力就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探求古典诗歌情感的分析方法(2) 培养把握古典诗歌情感的能力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寻找突破口,读懂诗情 难点原因: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含蓄性、跳跃性等特点,与学生熟悉的现

15、代汉语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对诗歌的阅读一头雾水,每次答题只能是跟着感觉走,缺乏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 突破途径:在学生感悟、理解、分析的典型例题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再由学生归纳鉴赏诗歌情感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典型试题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化,要点化。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对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向学生传递一定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以此为依据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