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28150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评估检测(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自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近年来,

2、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势在必行。据此回答3、4题:3.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表现。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4.幼儿园“小学化”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纠正这一问题( )必须从教育规划纲要出发必须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改变教育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ABCD5. 2011年1

3、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根据计划,飞船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这体现了(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认识具有决定性ABCD6.历时18个月精心酝酿,290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有一定依赖性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ABCD7.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达到70亿。“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统计预测:“按过去约12年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增加10亿

4、的速度计算,至2030年人类需要第二个星球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消纳人类产生的废物。”预测告诉我们( )人口增长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增长在人口问题上人类应树立节制的价值理念人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人口增长规律ABCD8.看漫画绿豆蛙,漫画内容是:幸福和不幸经常在瞬间转换,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所以我们保持微笑,静静地等待吧。漫画内容说明( )A幸福和不幸的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条件的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幸福和不幸的转换是质变D任何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9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

5、稻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认识在先,实践在后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发展具有普遍性 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20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

6、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建议。12.(20分)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13.(20分)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

7、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解析1.【解析】选D。A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B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均为错误观点。D正确说明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符合题意。2.【解析】

8、选D。漫画中的人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必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告诫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B项不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变式备选】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解析】选D。本题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不选。3.【解析】选A。幼儿园“小

9、学化”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A项入选、C项排除。B、D与题意不符。4.【解析】选D。教育规划纲要是意识的东西,不是工作的出发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人为改变的,错误。只有与题意相符。5.【解析】选C。规律不可以被改变,观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具有决定性作用,观点错误。6.【解析】选B。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即重视意识的作用,其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符合题意。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依赖于物质,而非对物质有一定依赖性,错误;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而正确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选。7.【解析】选C。“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预测,一方面说明必须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说明

10、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入选。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均错误。8.【解析】选C。矛盾转化的条件是客观的,A错误;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D错误。幸福和不幸的转换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项入选。9【解析】选C。袁隆平的观点强调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B、D观点错误。10【解析】选B。“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项不能体现;真理是有条件的,C项错误;D项属于辩证法。11.【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论;其次就是答题指向要求提建议,更侧重从方法论角度作答;再次要注意与材料观点的结合,层次清

11、楚、逻辑严密。答案:(1)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处理人与自然矛盾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过程中,要树立节约意识、资源危机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把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时,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

12、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意识作用的信息,“洞察了这一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链接到意识作用知识,结合材料内容回答。答案:(1)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W市提前洞察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必然趋势,率先布局。(2)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W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W市把握必然趋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

13、取得硕果。13.【解析】本题通过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文明建设的认识发展过程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答时既要结合材料从四个角度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又要从总体上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进行总结。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5)综上所述,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