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强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802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经济强村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著名经济强村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著名经济强村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著名经济强村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著名经济强村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著名经济强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经济强村(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王景新 郭海霞(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进行理论解释和确立评价指标;然后选择华北山区、华东和中南平原区、江南水乡等不同地域的10个著名经济强村作为研究样本,对其“三化”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经验。文章认为:著名经济强村的“三化”实践,拓展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证明并丰富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村域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关键词:村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前

2、 言“中国名村是指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村落。中国名村变迁研究是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典型村域经济社会变迁研究的一个类型(图).“中国名村研究样本包含三个亚类:其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审定的众多古村落中选这样本,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研究过的有浙江兰溪市诸葛亮后裔聚居的诸葛村、武义县俞源村、楠溪江流域的古村落群.其二,开启乡村建设先河的历史名村,如河北定县翟城村。其三,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有鲜明时代标志的著名村落(简称“中共历史名村),如:中共早期“乡苏模范”江西兴国县长岗乡长冈村、泗望村,福建上杭才溪乡的一些村落;抗日战争时期誉为“小莫斯科”的

3、河北饶阳县五公村,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的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业集体化时代誉为“整个国家形象”的河北遵化县西铺村王国藩“穷棒子社”,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河南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的样板大寨村、沙石峪村、石屋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一大批著名经济强村,这些村既是改革发展中的特殊村庄,是当今“明星村2,也是中国未来的“历史名村.研究中国名村百年变迁与农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为农民著历史,为农民谋发展,为农民达心声。实现尊重农民、加快农民发展之目标。第二,提炼、总结和传播农民精英的乡村建设思想以及“三农”现代化的中国(乡土)经验。第三,探索中国“三农”现

4、代化的未来道路、战略和政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们试图通过典型调查,形成“近现代(百年)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研究”系列成果,包括: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互助合作时期的村域经济西铺村和五公村会计簿记解读;兴国调查中的八户农民追踪研究;著名经济强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农民精英乡村建设思想和智慧等。纳入本研究的样本有10个著名经济强村,包括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昔阳县大寨村,河南新乡县刘庄,浙江奉化市滕头村、东阳市花园村、台州路桥区方林村、杭州萧山区航民村,上海闵行区九星村,山东邹平县西王村,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10村中有历史上的模范村、样板村,改

5、革时期崛起的著名经济强村;如果按村域经济类型分,有工业村和市场村;如果按地域分,有华北山区村、华东和中南平原村、江南水乡村和城中村.一、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理论解释及评价指标确立(一)村域工业化村域工业化是在“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概念.村域工业化不仅包括村域内工业产业本身的发展,还包括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村域产业和经济结构。亦即,村域工业化是指行政村域的工业发展过程,以及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包括技术、装备、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改造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村域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过程。村庄工业化模式早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

6、制度研究室,通过对辽宁、河北、天津、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1个村庄的案例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的农村工业化主要是依托原有的农村社区系统进行的,因此可称之为农村社区工业化”(范鹏、刘京等,202)3,可见,村域工业化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如何衡量村域工业化的水平?我们认为,采用村域人均GP、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指标,即可简捷快速评估村域工业化水平。(1)人均GP参照钱纳里标准。参考有关专家对当今美元与1970年美元价值折算结果(徐剑锋,)5,我们把村域人均GDP达到4000元作为工业化成熟期上限(工业化发达期下限)。(2)村域三次产业(A、 I、 分别代表第一

7、、二、三产业)产值结构,A10,或者I+S9(其中IS是工业型村域经济, I是市场型村域经济)。()村域劳动力就业结构,20,或者I0。(二)村域城镇化村域城镇化是指行政村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规模、聚落建筑景观和规模、财政收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具备城市特点的过程.需要指出,行政村地域空间狭窄,人口规模小,因此村域城镇化只能用小城镇标准来衡量.在中国城市化体系中,小城镇是指比城市规模小、具备城市基本要素的人类聚居群落。按照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城镇”包括城市、镇、城镇型居民区三部分。凡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市建制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均列为城市;县(旗)及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均列为城镇。凡经省、自治

8、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镇建制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区域列为镇;凡常住人口在2000人及以上,居民中非农业人口占7%以上的大型工矿区、林垦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在地的区域,均列为城镇型居民区范围6。从统计上讲,小城镇包括县城关镇、建制镇、集镇三个层次.为了简捷快速评估村域城镇化水平,我们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观察指标,即中心村(集镇)的人口集聚规模、集聚度以及建成区面积,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建制镇或集镇的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城镇人口3万人以上,市政各项设施才能发挥应有效益。村域城镇化评估必须考虑村域的特殊性,充分理解国家关于建制镇和集镇建设的相关规定.江苏江阴华西村,浙江东阳

9、花园村可以达到或接近3万人,但是要所有的村镇人口规模都达到3万人则很不现实。我们强调:应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是否城镇化作为村域城镇化的重要观察点,并把村域隶属县城关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参照系。参考当前中国建制镇、“千强镇”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专栏),我们认为,中心村(集镇)人口规模超过20人,人口集聚度达到9,居民劳动力非农就业达到80%,中心村(集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且形成城镇景观的,其村域城镇化已基本实现。专栏1 中国建制镇、“千强镇”当前平均水平010年末,中国建制镇1940个,镇区平均:聚集居民332户,19157人,人口集聚度26.4;占地面积4351公顷(5平方公里

10、)200年,全国“千强镇”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人均财政收入3021元。如果按年均增长1%的速度推算,到2010年,全国“千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3700元,人均财政收入约为40元。另外,2010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建制镇统计资料-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年11月版)第1页;中国统计摘要-2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年月版)第页。(三)农民市民化一般而言你,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村户籍人口,通过各种渠道向城市转移,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并享有市民权利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我们认为,村域农民市民化是农民就地市民化,农民不需要进城、

11、也不需要改变户籍性质,市民化的实质是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水平的城镇化。农民生产方式在村域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中,通过村域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得到了反映。根据CC近0年的村域调查中经验,凡是工业型和市场型著名经济强村,农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把式,而是“八小时、轮班倒、工资制”方式下的城市工人、商人和管理者,著名经济强村的农民生产方式已经完全城镇化。农民生活方式及水平与村域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等指标紧密相关。经济总量和结构在前述指标中已有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参照全国千强镇的平均水平(137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多少,决定着村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村民福利和社会

12、保障水平,根据RCC多年大范围实证研究的结论,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约2000人的行政村,当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达到500万元(即人均集体可分配收入达到250元)时,村民基本公共服务、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农民的居住条件、医疗和教育条件等指标,完全可以达到县城关镇居民平均水平.综上,我们得出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0项评估指标(表1)。表1 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评估指标类别评估指标参考目标值村域工业化三次产业产值结构A10或 I+S90三次产业就业结构A2或+80人均D4200元人民币村域城镇化中心村(集镇)人口数最低200人,较理想1万人中心村(集镇)人口集聚度中心村(集镇)人口

13、占村总人口90%中心村(集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农民市民化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0元农民社会福利人均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5元农民居住条件公寓楼标准人均建筑面积32医疗和教育条件隶属县城关镇居民水平应该指出,我们确立的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评估指标很不完善,但它比较简捷,能够快速评估调查村,比较符合当前研究需要。二、样本10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评估(一)华北山区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评估、西沟村西沟村隶属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部腰脊,村域海拔最低处90米、最高处7米。境内有33座大小山头,239条大沟小沟.这里原本荒无人烟,193年前后,陆续有穷苦人家来此租垦荒地谋生

14、。旧中国,西沟村荒山秃岭,寸木不生,被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自12年始,西沟村在李顺达 、申纪兰两位著名领头人的带领下,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抵抗日寇和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度过灾荒;同时带领村民绿化荒山,进行小流域治理.因此,西沟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誉满太行山根据地。农业集体化时代,西沟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工副业发展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新时代,西沟村又跻身于“明星村”之列。西沟村在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明星村的旗帜一直高高飘扬,是我国山区农村发展的光辉典范。目前(截止到2010年末),西沟村辖5个村民小组,60户,195人;村域面积1

15、8。68平方公里(合2.万亩),其中耕地1552亩,占村域土地总面积的54,人均耕地07亩;山地24000亩(占村域总面积的8。7%),有林面积达2100多亩8,满山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超过90%;小流域也得到彻底治理。西沟村属于工业型村域经济,工业化已经实现。2010年末,西沟村域经济总收入0万元,按村域常住人口(293人)计算9,人均GP182元.2010年村域经济总收入中,农林牧业收入40万元,占17%;工业和建筑业收入1666万元,占71。2;第三产业收入6万元,占1%万元。二、三产业收入之和占村域经济总收入合计达9。5%,第二产业收入高于三产业;村域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率达到90(表2)。西沟村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西沟村原辖的4个自然村基本上集中到现在的中心村(集镇);而且,西沟村是西沟乡政府所在地,本身属于城镇型居民区.加上村域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因此,西沟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具备了城镇居民的特征。表2 010年西沟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实现程度类别评估指标参考目标值实际值村域工业化三次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