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28016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教育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合教育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合教育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教育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教育资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教育资源实行优化配置一、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农村教育规模日渐萎缩,与城区相比极不平衡。一是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攀高。二是投入不足,基础建设难以到位。三是师资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四是待遇不平衡,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二)义务教育管理脱节,与高中阶段教育难以接轨。一是管理权限不清,教育资源有待整合。二是管理流程不畅,中学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普九”成果有待巩固。四是管理格局脱节,农村高中教育有待加强。二、对整合教育资源,实行优化配置的建议(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一是改革和完善财政投入合同制。要完善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先满足农村地

2、区和弱势群体就学的权益,顺应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拓宽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尤其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确保财政投入向边远学校或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投入均等化。二是鼓励农村学校自力更生。适当放宽政策,允许学校利用资源优势,采取勤工俭学等方式创收获得部分经费。三是大力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实行网络教学及网上办公,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抢占教育制高点,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实现农村、城区教育共同发展。(二)改革师资调配流动体制,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首先,要建立师资流动管理配套制度。一是建立骨干教师

3、交流机制。有计划地开展定期交流,鼓励城乡结对,互派教师,学习交流;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农村与城区教师收入上的差距,确保教师待遇同工同酬。二是真正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任机制,强化岗位聘任,实现教师聘任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三是建立农村学校学科短缺教师的“对接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力度。遵循人口规律、教育规律和区域发展规律,按照“镇办中心小学,联村办完小或高年级小学,边远村办初小或教学点”的原则,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对调整布局后的中小学作出统一规划,集中财力办好农村寄宿制中学。对闲置教育资产,可以统一调剂,用于办成教、职教

4、或幼教,有的可处置后用于偿还“普九”债务。有条件的乡镇要以完小或中心初中为重心,联合几所完小,办成寄宿制中心学校,可以是九年一贯制,也可以是小学到高中的完全学校。条件滞后的乡镇要因地制宜,或撤并或办复式班,将农村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这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解决教师难派、管理难到位的问题,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村的综合办学效益。(三)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义务教育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树立教育的整体发展观,把十分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农村中小学教育倾斜,促进农村与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其次,要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要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保证更多教师尤其农村教师权

5、益的公平待遇,保证更多学生受到教育的公平权利,尽力缩小农村与城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共同的繁荣。再次,要贯彻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原则。义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往初中、小学分层管理的结果造成中学与小学的相对封闭,现在撤销了乡镇教育组,成立了学区,使中心初中对小学有了名义上的管理权和协调权,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这种管理没有完全行使到位。在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和有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学对其加强业务管理与指导,就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中学会为自己将来的教育质量真抓实干,会为自身利益统筹规划、严格要求、科学评价。第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本行政

6、区域内教育发展的责任,把教育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四)加快特色学校和综合高中建设,拓宽农村教育人才输送渠道,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发展城区综合高中,开力特色学校。发展农村教育,并非不要城区教育。城区教育应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办成农村教育的样板,求高求精求尖,办出每个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高中。遏制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垄断的局面,打破其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独家经营”的权限,将优秀学子、优秀师资均衡分配一城区、农村所有完中,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均衡

7、发展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及城市,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知识缺乏更新,教学手段单一;同时,部分优秀教师不安于现状纷纷想方设法进城,使本就师资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更不均衡。再之,由于学校分散,编制紧缩,教师负担偏重,精力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改意识不强,在新课改中,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消极被动地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的。对策:1、在给予农村教师足额发放的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待遇的前提下,再适当予以农村教育补贴,以感情、待遇和政策留住农村教师;2、在努力改进提高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教育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农村任教和支教力度。3、适当放宽农村教师编制数。4、建立城市教师的合作交流制度,不能停留在每年开展一两次“送课下乡”活动。5、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帮助农村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