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意象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2775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城》意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围城》意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围城》意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城》意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城》意象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城意象分析2006-09-1414:59:55|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简介:鉴于围城这部小说情节的复杂性,使得小说中的意象也变得复杂起来。为了保证对于 这部作品中意象分析的清晰性,本文将从最具典型性的三个意象着手,具体包括:主题“围 城”的象征意义(“围城”就成为人类全部挫折的象征,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 主人公“方鸿渐”的象征意义(集中了当时受西学影响而并未具有独立人格的一部分文化人 的人格弱点和精神缺陷);老“钟”的象征意义(暗示人类冲入冲出“围城”这种渴望与满 足间的荒诞)。关键词:“围城”, “方鸿渐”,老挂“钟”正文: 高建新老师说:“文学是可以安顿灵魂的

2、东西!”而一部作品传神的地方往往是具体的细节, 体现在作品上我个人认为就是“意象”。所以这次我打算将重点放在围城“意象”的透析 上。之所以这样定位并不是因为要抛弃钱钟书先生的睿智,绝妙的讽刺语言,独特的人物性 格,纷乱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也不是独特的思想内涵。是因诸此之类已被学界研 究的较为透彻和清晰。大家都知道,意象本是分析诗歌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 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当然读者理解起来也是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围 城这部作品来说其对于不同文化的阶层的文学接受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本文又 不可避免地带有我这位对其意象解析者的主观性,

3、下文将就将从最具典型性的三个意象着 手,具体包括:主题“围城”的象征意义;主人公“方鸿渐”的象征意义;老“钟”的象征 意义,谨代表个人观点。“围城”对围城意象的分析最为主要的当然是“围城”这一主体意象。小说以“围城”为题,其 字面意义即被围困的城堡,而此“围城”又是一个文学的意象,一个生动的象征,综看全文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值得讨论。作为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写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褚慎明等酒楼小聚,席间褚慎明 大言不惭,吹自己怎样和罗素谈结婚离婚的事,引出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 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苏文纨接 着引出了“围城

4、”意象,她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 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将人类的婚姻活动比喻成具体的城堡 形象。在方鸿渐跟孙柔嘉结婚后认识到彼此的尴尬说:“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 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 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后,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是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 不认识谁”。真是一语洞穿,表现出进入城堡的婚姻男女的那种欲逃不得而又无法摆脱的心 理尴尬;同时城堡又吸引着千万的男女鼓舞着进城的热情和勇气,城内城外的人表现出一种 行为的反差。将“被围困的城堡”表

5、达得淋漓尽致。而上述仅是浅层的表象意义,更深刻的是指斥人性弱点的隐性含义。作为文化象征意义的“围 城”,在其文化层面上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1989 年左右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钱钟书 与编导孙雄飞的谈话揭示了“围城”的文化意义,他说:“天下是矛盾的,不普及就变成名 贵。什么是时髦?就是不普及。一变普及就不时髦了,这和人生、围城的意义 是一样的。”“时髦”和“不时髦”相互转化,恰如城堡外的人朝里冲,冲进去便是名贵的“普 及”,一普及便掉价,恰如婚姻中人的离婚愿望。所以说,冲进“围城”和逃出“围城,”不 仅仅指人的婚姻活动,还可以象征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生存方式和 生命状态的一种

6、高度的艺术概括。表现人类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惯常而又矛盾的“悖反”状 态,为实现某一种目的做起,实现目的后常常找到的是空虚,成功“异化”成对成功的 否定。我认为,“围城”所描绘的更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追求生活幸福,追求 事业成功,追求才华卓越是人的本性之一,因此,人对一切都满怀美好理想。由于这理想往 往只是从自我出发的一厢情愿,只是主观臆想的虚妄幻像。而不是冲击的的必然,也不是事 物发展的“结局”,所以所谓憧憬,常常不过是单相思、白日梦。因此,浪漫的情感在事实 面前往往碰壁。人不甘心于失败,于是,新的一轮奋斗又开始了。围城中方鸿渐的活动,实现与孙柔嘉的婚姻(开始是企图实现与唐晓芙

7、的婚姻)固然是 他冲击的围城,同时,回国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城?去三闾大学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 城?在漫漫旅途上望眼欲穿想到达目的地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城?种种的冲击都收获着 失落和空虚,都否定着冲击行为的本身,但冲击却没有停止,热情在焦灼地燃烧,希望永远 是那座远方的城堡。所以“围城”就成为人类全部挫折的象征,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 破灭。方鸿渐 谈过主体意象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围城”中主人公这一意象的显性和隐性含义。方鸿渐是围 城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情节的中心和事件的焦点,也是作品人性批判、文化批判和哲学 解读的最为重要的形象载体。他是一个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出身于江南某小县城一个传统 守

8、旧封建家庭,生活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浸染, 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 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方鸿渐的文凭是假的,但是,他的“假文凭”与韩学愈的“假文凭”还有些不同,两人虽然 都弄虚作假,方是为了对付国内亲戚的舆论,虽作假而时时脸红内疚;韩学愈却假戏真做, 死硬到底,而且暗中排斥挤走知情者方鸿渐。这就有了一种两面的看法,一方面方鸿渐在西 方文化的诱蚀下人格精神在剥落,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说他具有聪慧者的精致的狡黠和灵敏, 甚至还有点动人的善良。方鸿渐与鲍小姐的苟且之乐实际是一

9、场“失败”,他不过进入了一 个陷阱。与苏小姐和唐晓芙的爱情纠葛,他的追求和追求的结果是那样的南辕北辙。与孙柔 嘉的婚姻,在冲击“围城”和逃离“围城”的过程中,他不时可以看透事情的本质,又被这 种“看透”所挤压,并且表现出一种懦弱着的卑怯和无能,如他想摆脱而游移不定,拖沓不 决而最后与苏文纨反目成仇;如他明明感觉到自己是进入孙柔嘉的圈套,但他卑弱地根本就 不想改变局势的发展,从另一侧面展现了方鸿渐想冲入婚姻围城之中的本相。方鸿渐这个形象通过其尴尬的命运,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失落、失业、失恋、失态、失宠, 他展示了人的有限性。中国五四以后的很多作家,他们在描写一个很动人的形象的时候,他 们要把主人公

10、写得非常圆满、非常感人、非常崇高、非常伟岸。但方鸿渐确实只是一个游手 的混混,种种冲击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在当时时代这样的混混文人客观来看是占主体的,他 们没有自尊,丧失了为人的操守,类似于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中的多余人典型一种 占社会主体的多余人,这又形成了一种矛盾。所以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 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在他身上集中了当时受西学影 响而并未具有独立人格的一部分文化人的人格弱点和精神缺陷。老挂“钟”围城最后,当所有意象全部退出小说叙事时,钱钟书有意识地增加一个新的意象:那只每 小时慢七分钟的老爷钟。此钟可谓善作长鸣状,每逢到点鸣响时,

11、就隔一刻钟响一次,因而要 报完十二点整,需要三个小时,这样钟声永远落后于时间,而时间又恰恰寓于钟声,那就又陷 入一种荒诞之中:时间自己与自己不相符。在我看来此“钟”出自于丹麦哲学家基尔恺郭尔非此即彼,此书以一落伍时钟比喻荒诞。 在我国民间一样有互送礼品不送钟表的习惯,即不能平白为人送终诅咒别人,恰巧非此即 彼典故之“钟”音译在我国又有“送终”之意,经不住让读者认为此“钟”是钱钟书先生 对于二者的一个结合。大家都知道此钟是方父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也因此这件反复出现以至最后替方鸿渐送终的传 家宝象征内涵也变得浅白,以此来比喻人生的荒谬。正如此钟刻画时间而又混淆时间。钱钟 书借取此典时,稍作变动,长鸣

12、变慢点,但时间自我混淆或迷失这一根本喻意未变。不过方家 传家宝象征语义是有限的,最多是指称方鸿渐自我迷离,无出路的情形,绝非深于一切,包涵 一切。从这一意象的深层含义来看也并不包含有些学者的所谓暗示我国抗日斗争的某些含 义,它也只能暗含荒诞之意,只能指斥人性内中渴望与满足间的荒谬不羁。但是,照钱钟书的精心设计来看,此钟是要派大用场的,它不该是一个普通的意象,而该是上 升到本体象征的,但从上述分析看来,钟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效应,与围城的本体象征性相比, 它只是一个二级意象。钱钟书反复提示此钟八次之多,可这老爷钟非常顽固和不识抬举,给人 感觉总不可能是一个挂在墙上的方鸿渐,更不能与走在地板上的方鸿渐合一。读者每次读到 “钟”都不觉只会计算这只老挂钟这次又慢了多少。很显然,“钟”很勉强上升为一个本体 象征性的意象,但是它的单义性又顽强地否定自己有围城那么深邃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