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2763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 要: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探索人们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并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纲领或计划,而“批判性思维”便被普遍关注并高度重视。我国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本文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提示,尝试一篇带多篇,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的异同,拓展写作“我

2、的六国破灭观”,尝试探究对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一、思辨性阅读的涵义及特点 “思辨读写”的创导者余党绪老师,用批判性阅读的定义来界定思辨性阅读的内涵:思辨性阅读即理性的、反思性的阅读,目的在于获取知识或者解决问题。界定强调:“一是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获得解决问题;二是阅读状态,是超越感觉与情感的理性状态;三是阅读过程,即防范思维惯性与惰性的反思过程。”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先是进行德育,人无德不立。

3、在语文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无不体现着文人对气节、德行的自省与苛求,从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到个人情怀、趣向都表现 出鲜明的道德要求,作为其他学科基础的语文课,更有责任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 生分析文本思想,辨别时政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文化的洗礼中做一个于国于家有用的新时代公民。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其容易困惑的或关心的话题为中心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解开道德难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过程 以三苏三篇六国论比较教学设计为例。 (一)教学设想 同论一史,“仁者见

4、仁,智者见智”,情境设置为“在差别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寻找差别”,“以六国论为例探讨同一史实下的不同见解”,设计活动为“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我的六国破灭观拓展运用与写作”,以引导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道理,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文本,掌握重点字词 引导学生诵读苏洵六国论,疏通文言字词,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在完成苏洵六国论的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再次精读本文,落实基础文本,赏析语言,体会严密的逻辑。对思辨性强的经典语段作比较分析,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

5、目标:再读文本,理清思维脉络;比较异同,学习如何立论;学会思辨,学以致用。 2.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思维脉络 具体教学中,让学生寻找三篇文章的共性并不是重点与难点。寻找共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同一时代,人们对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不管何种观点,都要有明晰的论证。所以,在设置寻找“共性”的问题时,笔者用了相对宽泛的问法“请你找找三篇文章的共同点”。学生回答出“题目相同”“都是论述文”“作者同一时代”等等。答出这些就达成了寻其共同点、悟其规律性的教学目的。思维导图能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而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熟知文本,并初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围绕“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辅

6、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的问题: (1)分析思考:请大家围绕“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用思维导图展现出三篇文章的思维脉络。 任务一:欧阳修评价苏洵的文章说:“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历来苏洵的六国论最为知名,试从立论角度比较三篇文章异同。 任务二:请大家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角度进行比较,也可参看老师提供的角度:1.异中归共性;2.同中见异处。(以表格的方式给学生填写) (2)合作探究: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合作思考角度如下:第三段承“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展开论述,作者是从哪几个不同层面论证,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的? 思考结论:一是数量上的对比,将秦作战所得与六国贿赂所得的土地数量进行夸张的对比,以此证明秦国之欲与诸侯之患都不在“战”而 在“赂”;二是对待土地态度的对比,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六国创业的先人与守业的子孙对待土地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三是将诸侯有限的土地与暴秦无厌的欲望进行对比,表达了担忧之情。最后以典籍中的事理收结段落,卒章显志。 综上所述,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进行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要结合高中语文的教育思路,创设情境,运用比较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质疑、释疑和总结,从而培养思辨能力,以促成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