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27541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序言生命是人类知识范围内最富于魅力的现象,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走进生物世界为您介绍生物常识,使您了解生物中的许多有趣现象,向您提供一个展示生物奥秘的趣味档案。向您提供生物方面的最新动态及生物王国里一些生命个体,向你展示平时不为我们所注意微小生命的生活。以及一些奇珍异兽和一些珍贵的植物以及怎样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校园植物的鉴定技巧”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有的学生形成了接受式学

2、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走进生物的世界,奇妙的世界,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揭晓答案的同时,你也会体味到知识的无穷魅力。7第一课时: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农村生活,富有田园的情趣,家养禽畜常常同你作伴儿。鸡是令你喜爱的一种。母鸡常常兴奋地叫个不停,有时候,叫声引诱那公鸡前去配种,有时候告诉你它产下蛋啦。每天清晨,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啼叫

3、几遍,“喔喔喔”,它把你从梦中唤醒,似乎是说:天亮啦,赶快起床。鸡是一只“活时钟”。古代人对鸡素有好感,称赞它“头戴冠,足搏距,勇斗,守夜不失时”。周代有种叫“鸡人”的官,专门负责“司晨”,就是在祭祀这一天,每当鸡鸣的时候,专门唤醒百官赶快上朝。后来发展成在每天早晨“鸡人”戴上鸡冠形的红帽子,撞钟报晓了。古代还有个“闻鸡起舞”的故事,说的是人们如何把鸡鸣声当作策励自己上进的警号。在人们的心目中,鸡还是喜庆的象征。“雄鸡一唱天下白”。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要啼鸣呢?科学家在探索生物的秘密中,发现不少动物的习性和生理功能,都受到大自然节律的支配。比如,蝙蝠总是在黄昏以后飞来飞去捕捉昆虫;鹦嘴鱼总是在

4、白天到离海滩洞穴一公里的地方去觅食;雀鲷鹭每天飞向海边总是比前一天推迟约五十分钟;牡蛎总是在涨潮时张开贝壳捕捉食物;招潮蟹总是在潮退时才从沙里爬出来觅食;沙蚕群集海面,常常在满月后三天,日落后的五十四分钟,不迟也不早;灰熊总是在特大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才进洞冬眠。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明生物体内有一座奇妙的“生物钟”,指挥着生物的行为。生物的节律周期是这种生物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气温、湿度、气压、潮汐等各种因素不断影响下,生理上不断调节,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昼夜和季节性的节律。鸡的“生物钟”藏在哪里呢?最近,日本科学家对鸡进行研究和试验,第一次发现和证实了:鸡的

5、“生物钟”长在鸡的松果体细胞里。松果体在大脑和小脑之间,是一个松果形状的小内分泌器官。一到黑夜,它就分泌出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来抑制鸡的活动。如果给鸡埋上装有黑色紧张素的胶囊,鸡就入睡了。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也发现,如果把麻雀的松果体摘除,它活动的周期节律就会消失;如果从另一只麻雀为它移植了松果体,周期节律又恢复啦。这证明鸡(包括鸟类)的“生物钟”就在松果体细胞里。光线能使松果体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钟”“摆动”。正是这种奇妙的“生物钟”记忆着明暗的规律,才指挥着公鸡的日常活动:天快亮了,公鸡就放声啼唱;天快黑了,就赶快去宿窝。科学家还从蟑螂的咽下找到了一种神

6、经节,它调节蟑螂的活动和休息。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就更复杂了,在延髓和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里有个“主钟”,在其他组织的细胞里还有另一个独立运转的 “子钟”,同时在“摆动”。人们发现,用改变光照的节律,即用人造的白天和黑夜,可以调拨“生物钟”,改变动物原有的生活节律。如果人为地缩短黑夜的时间,能使鸡鹅鸭产蛋增多,使牛羊的发情期延长,繁殖的数量就增多,牛奶的产量也提高了。而人为地缩短白天的时间,就能使鸡长肥,猪长膘,使羊和银狐等长毛快。人们正在对蚊子等有害昆虫进行试验,调拨“生物钟”,让蚊子在缺乏食物和温湿度不适宜的季节里成熟,使它没法生活下去。第二课时 脚气还是脚气病? 夏天到了,脚气发作的人群又开

7、始多了,张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听人说服维生素B1能治疗脚气,就去药店买了维生素B1来吃,但吃了一段时间后,脚气一点都没有改善。其实,像张阿姨这类的患者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他们误把人们俗称为脚气的脚癣当成了脚气病。那脚气与脚气病是否是同一回事呢?大家经常听到脚气和脚气病,有些人以为这是一种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即可。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脚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足癣,是一种趾间皮肤浅部的真菌传染性皮肤病,脚气的皮肤损害有水疱型脚气、糜烂型脚气、鳞屑型脚气。脚气常发生在潮湿多汗的趾间,伴有剧痒、臭味、浸渍发白等,脚气以中青年为主,2140 岁占64%,工人、农民发病率较高。脚气与季节气候有密切

8、关系,春夏发病占85.7%,也就是说春夏季是脚气的高发季节。脚气患者最忌搔抓,搔抓不仅促成了真菌向手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传播,更为细菌的感染提供了机会。无论哪一型脚气都可以用橘皮煎汤外洗,效果较好。新鲜橘皮150 克,加水1000 毫升,大火烧开后,小火煎煮半小时,先熏患处,待水温适中后,再浸泡患处,每天1 次,10 天为1 个疗程。一般2 个疗程效果较显著。此外,你也可以选用赤小豆膏治疗脚气,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善治脚气,以帛盛之,以脚踩之,久久必愈。赤小豆利湿解毒;枯矾为明矾加热后失去结晶水而成,能燥湿收敛、生肌止痒;米醋性酸,散瘀解毒,抑制真菌。三者合用杀菌解毒效果显著。赤小豆30 克,枯矾

9、少许,均研成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每日以赤小豆膏敷脚部患处,纱布包裹以免药物脱落,每天1 次。脚气病是维生素B1 缺乏症,它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维生素B1 缺乏主要与人体摄入不足有关,而食物过于精致,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是造成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另外人体吸收利用障碍如腹泻等也会导致维生素B1 的缺乏。脚气病早期可表现为疲倦,下肢软弱无力或沉重感,体重下降,消化不良或出现便秘、健忘、易怒、失眠、头痛、肌肉酸痛、心动过速、心悸、气喘、水肿等。脚气病补充维生素B1 就能缓解,未精制的谷类食物是维生素B1 最重要的来源,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碾磨的精加工而使维生素B1 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10、此外含有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还有葵花子仁、生花生仁、瘦猪肉、豌豆、羊肝、松子等。思考:1. 小金的爱好是打篮球,为了避免得脚气,你能给小金一点建议吗?2. 奶奶得了脚气病,你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应该拿些什么食物呢?第三课时 蚊子的“香吻”爱给谁? 夏日的夜晚,当你困倦入睡的时候,蚊子嗡嗡飞来,轻盈地落到你身上,用尖喙扎进皮肤,贪婪地吸血。你醒来拍打的时候,它早就溜走啦。可恶的是,蚊子吸了血以后,被它叮过的这一块皮肤会变成红肿块,使你感到又痛又痒。那是蚊子的唾液刺激皮肤的结果。蚊子不仅叮人,还叮咬老鼠、红雀等动物,在人兽之间传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几十种疾病。全世界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患者,每年多达一百

11、万人以上。蚊子在黑暗中是怎样找到人的呢?蚊子找人的奥秘是很复杂的。科学家发现蚊子的起飞和停落,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关系。人和动物呼吸的时候,要呼出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以刺激蚊脑中的“飞动命令中枢”。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了,蚊子飞动的次数也增加,可能是这个“命令中枢”指挥着蚊子沿着二氧化碳气味的散发方向来找到人或者动物的。科学家还发现,暖湿的环境对蚊子的吸引力特别大。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在一个通风道里,设置三个圆筒,一个是温暖的,一个是潮湿的,还有一个是温暖而潮湿的,并且在通风道的气流中加进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发现,停留在这三个圆筒里的蚊子有多有少,分别是:七只、二十二只和三百五十八只。这说明暖湿的

12、环境是蚊子最喜爱的活动场所,也是高温湿润的夏季蚊子活动最旺盛的原因。蚊子为什么对温暖潮湿的环境那样敏感呢?原来,人和恒温动物向体外散发一定的热量和水分,他们周围的空气就会产生对流,尽管这种对流的气流很微弱,蚊子也会感觉到。蚊子随着这种对流的温湿空气飞舞,盘旋徘徊,从而找到了吸血的对象。蚊子爱叮哪些人呢?通常,蚊子爱叮穿黑衣服的人,爱叮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爱叮皮肤娇嫩的儿童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头部长有一对复眼,它可以识别物体的轮廓,还可以区别不同的颜色和光线的强弱。蚊子大多喜欢弱光,黑暗或者强光它都讨厌。你穿上白衣服的时候,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就有驱赶作用。相反,你穿了黑色

13、衣服以后,光线比较暗,很适合蚊子的视觉习惯,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就多啦。蚊子头部和腿上长有触角和刚毛,这些都起着传感器的作用,也是蚊子察觉周围世界的器官。它们对温度、温度、气流、汗液等都很敏感,能接收外界的许多信息。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皮肤上粘有一种酸性的氨基酚和盐类,蚊子凭着这种气味“导航”飞去叮人。儿童的皮肤很娇嫩,新陈代谢活泼,皮肤上的毛孔挥发汗液快,也容易被蚊子察觉到。当你走动或摇扇乘凉的时候,所产生的气流对蚊子的传感器是一种威胁,它不敢飞近身旁。如果你静坐或睡觉的时候,蚊子很少感受到这种威胁,知道外界没有干扰,就飞落到你的身上,来个突然袭击。一定要记住会叮人的全是雌蚊。雄蚊的口器

14、已经退化,下颚短小细弱,不会叮人,它们靠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为生。人们知道了蚊子叮人的奥秘以后,设法驱避蚊子。古代人很早就以点蚊香,焚烧艾草,利用它们散逸出的挥发性物质,来驱避蚊子。现代的驱蚊剂,利用驱避药物,作用于蚊子的感受器,使蚊子飞走。第四课时 校园植物的鉴别技巧。1抓住主要分类依据,采用层层缩小的方法提高识别能力。当我们采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全部特征,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特征,运用已学过的各个类群的主要分类依据,采用层层缩小的方法,去鉴别这种植物到底应属于哪一科、哪一属的植物。如果见到这种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实),那可肯定是属于被子植物;如果这种植物具有羽状或网状叶脉,花

15、的基数又是4-5数、直根系,那它不可能是单子叶植物,而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其次,可观察该种植物的营养体和花、果的特征,如果我们看到的这种植物是一种具有卷须的草质藤本植物,而且卷须是侧生于叶柄基部或叶腋、单性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瓠果等特征,就可确定它是属于葫芦科的植物了。要是看到的那种植物,是一种具有卷须的木质或草质藤本植物,卷须与叶对生,两性花,雄蕊对着花瓣,浆果等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植物就不是葫芦科的植物,而是属于葡萄科的植物了2使用倒查检索表的方法提高识别能力运用植物检索表来鉴定植物,是提高我们识别科、属、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特别的方法倒查书本和检索表。具体方法是:先通过索引找到描述该植物形态特征及其插图的页次,仔细阅读书中该植物的特征描述,从中逐步纠正自己对植物学名词术语不确切的理解。然后阅读该植物所在属和科的检索表,从中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这类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利用鉴别性特征提高识别科的实际能力(1)具块根的类群毛茛科(乌头属,天葵)、樟科(乌药)、豆科(野葛)、百合科(天门冬属,萱草属,山麦冬属,沿阶草属)。枝刺:、蔷薇科(火棘属梨属)、豆科(皂荚属)、芸香科(枸桔属、金桔属、柑桔属)、仙人掌科、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皮刺:蔷薇科(悬钩子属,蔷薇属)、豆科(含羞草属)。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