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7460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 情绪体验与表达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情绪及其功能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主观体验情绪产生会伴随个体内心体验的变化,进而使个体体验不同的情绪感受,如喜、怒、哀、惧等;生理反应情绪反应会导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变化,还会诱发躯体上的变化,如心率变化、皮肤电反应(即汗腺活动)、脑电波活动等;行为反应情绪产生和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身体外部的变化,即表情,包括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音、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的情绪。而非言语表情主要是通过面部肌肉活动和躯体

2、运动来反映情绪。情绪也会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如逃避有害刺激、接近有益刺激、影响他人行为、交流自己的需要和要求等。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婴儿正是借助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在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婴儿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控制了照顾者的行为,从而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哭闹声会吸引照顾者,动人的微笑会诱使照顾者回应孩子);情绪具有驱动功能,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当婴儿的生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婴儿消极情绪的唤醒(如大声哭闹)有助于他们获得食物;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在面对

3、新异刺激时,如果婴幼儿积极的情绪(如好奇)被激发,就会导致探索和趋近行为,反之,促成回避行为;情绪还具有交流功能,情绪是婴儿进行人际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和声调(或哭闹),传递他们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离去的恐惧等。情绪在儿童的适应、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情绪体验的发生在出生的第一年里,各种情绪体验都会陆续出现。这些基本情绪体验是婴幼儿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体验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会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柔和的光和声音的刺激,会

4、诱发感兴趣的体验。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体验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的刺激源;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如在要吃奶时等的时间太长),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4-6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体验。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体验出现的时间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体验是惊奇、害羞和嫉妒。新异的刺激会诱导婴儿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的出现则可能会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

5、妈妈抱别的孩子,可能会诱发婴幼儿嫉妒的情绪体验。当然,这些基本情绪体验的表现和功能都会随着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将介绍两种基本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的发展: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积极的情绪,主要是快乐,婴儿通过“笑”来表达这种情绪体验。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和害怕,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哭”。(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婴儿最初“内源性的微笑”就是由生理的最佳状态而引发的一种弥漫性的舒适状况,表现为“嘴的微笑”。6-10周后,婴儿在与照顾者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们以微笑回应照顾者,并保持与照顾者的目光接触。6-7个月之后,婴儿开始只

6、对熟悉的人微笑,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此时他们还学会了用社会性微笑引发、维持与照顾者的互动。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可以引起他人积极的反应。心理学家鲍尔比等对婴儿的笑进行了研究,概括了婴儿的“笑”所显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这个阶段婴儿的微笑主要是用嘴作怪相,它与生理的满足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这种微笑,是眼睛周围的肌肉收缩、而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状态,这种微笑被称为“嘴的微笑”,以与后来的社会性微笑相区别。这种早期的微笑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是自发的笑或反射性的笑,发生在婴儿吃饱或受到宜人刺激

7、时,有时也发生于眼快动睡眠(REM)时。如果抚摩婴儿面颊、腹部或发出轻柔的声音时,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但生物状态的改变要比社会性刺激或社会互动更能引起这种反应。由于这种早期的微笑可以由各种广泛的刺激所引起,因而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会动的、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人的脸。此时,婴儿还不能区分那些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个体,如母亲,但是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只要有人和他玩,婴儿就会表现出社会性微笑。这时,婴儿已经开始懂得与他人分享积极的情感了。但是,在这个时期,婴儿对陌生人的微笑与对熟悉

8、的照顾者的微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对熟人的微笑比对陌生人的微笑多一些,这种情况持续到6个月左右。虽然此阶段婴儿的微笑多是“社会性”的,但婴儿在操作、控制玩具的时候也会微笑甚至大笑,这可能与儿童自我效能感最初的表现有关。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随着婴儿处理视觉刺激的能力增强,他逐渐能认出熟悉的人的脸和不熟悉的人的脸,并对此做出不同的反应。面对熟悉的照顾者,他们展开最开心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表情严肃、警惕,即使微笑,也非常短暂,转瞬即逝。为了与照顾者分享愉快的情绪,或者为了延长与照顾者之间积极的社会互动,婴儿会主动地微笑或者大笑来吸引照顾者。这种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增加了婴儿

9、与照顾者间的依恋。婴儿的微笑与大笑,与他们的认知成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喜欢更为复杂、新奇的刺激并伴以微笑或大笑。而且,儿童对那些引发笑的刺激,也会做出越来越主动的反应,这都反映了他们的行为从自发行为向可控制行为的转变,反映了神经系统和脑的成熟。(二)消极情绪的发展新生儿就会对饥饿、疼痛以及一系列不适宜刺激以“哭泣”来反应,而其它一些消极情绪,会在2个月后陆续出现。如2个月时,婴儿会在接种疫苗或未能得到玩具时出现愤怒并涨红了脸,在以后的半年时间里,这种具体的愤怒反应会逐渐加剧。1. 哭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和笑一样,哭也可以加强婴儿和照顾者间的联系。沃尔夫(Wolff

10、,1969)将婴儿的哭泣分为三种模式:基本的哭泣、愤怒的哭泣和痛苦的哭泣。沃尔夫将婴儿因饥饿、痛、生气而发出的哭声录下来,放给不知情的母亲听。结果,当这些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因痛而发出的哭声时,都会冲进房间去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发生了意外,而听到另外两种哭声时,则反应不明显。这说明,婴儿已经能用不同的哭声传达自己的情绪了。婴儿的哭泣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于饥饿、腹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母亲通常都会对新生儿的哭泣做出迅速的反应,首先看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饿了吗?尿布需要换了吗?然后安抚孩子,如抱起孩子,或轻拍孩子等。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

11、月)。这阶段儿童表现为一种低频、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在第六周时,母婴对视可减少婴儿的这种哭泣,而到了三个月时,婴儿可以通过吸吮自己的拇指来减少这种哭泣。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的哭泣。母亲往往是最能激活或中止婴儿哭泣的人。当母亲离开时,往往会引起婴儿的哭泣,对哭泣的婴儿来说,母亲也是最具有安慰性的。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反映出婴儿的某种心理需要。这种有区别的哭泣表明,婴儿已经与某一个人建立了依恋关系。伤心的情绪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2-6个月大的婴儿在引起愤怒的情境下同样会表现出闷

12、闷不乐的情绪。当年幼婴儿无法引起照料者的积极反应时,就特别容易出现伤心的情绪。如果母亲在与婴儿的互动中做出静止的、闷闷不乐的面部表情,那么,他们的婴儿也变得闷闷不乐或伤心起来(偶尔也出现愤怒);如果照顾者长期表现出情绪低落(如母亲患有产后抑郁症),那么2-3个月大的婴儿也会出现伤心的表情,在一段时间内变得闷闷不乐,社会性反应降低。2. 害怕害怕的情绪是早期的基本情绪中出现最晚的情绪之一。6个月之前的婴儿,可能会对巨大的突然的响声,身体从高处降落等感到震惊,但是婴儿要到6-7个月大的时候才会明确意识到某人、某物或某种情景威胁到了自己。在7-8个月期间,多数婴儿会表现出两种特殊的害怕情绪:怯生和分

13、离焦虑。怯生是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这种对陌生人警觉的反应,与婴儿对熟悉的人的微笑、咿呀学语及其他的积极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婴儿在与陌生人熟悉并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关系后,才能对他们做出积极的反应。婴儿的怯生中还夹杂着他们对陌生人的兴趣,通常在婴儿8-10个月的时候对陌生人的兴趣达到高峰,而在两岁的时候逐渐减弱。8-10个月的婴儿并不是对每个陌生人都害怕,有时候他们还会对陌生人做出积极的反应。在下面的知识窗中,我们会看到,如何在医院帮助婴儿克服对医务人员的怯生情绪。 另一种害怕,是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许多已经建立起依恋的婴儿在与母亲或其他依恋

14、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当孩子看到母亲穿上外套,带上手表,准备出门时就会哭闹。这些行为反应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6-8个月,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频率和强度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逐渐减退。但即便是小学生甚至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与所爱的人长期分离时,也会表现出焦虑和沮丧。怯生和分离焦虑都是复杂的情绪反应,可能来自于婴儿对陌生事物泛化的恐惧(进化论观点),也有可能是由于婴儿无法解释“陌生人是谁?”“妈妈到哪里去了?”而造成的(认知发展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婴儿对陌生人以及对分离的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婴儿对这些事件几乎从来都不在乎,而有些婴儿则会

15、表现出极度的恐惧、过激的反应。(三)情绪表达能力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是,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影响着照顾者对婴儿的反应。例如婴儿的哭声就召唤来了照顾者;早期的微笑和感兴趣的表情能使照顾者相信,婴儿很喜欢自己并想与自己进行社会互动;而后来出现的害怕或伤心的表情,则能向照顾者传达心情低落、需要照顾和安抚的信息;生气的表情可能告诉照顾者停止手头正在做的动作,因为这使婴儿感到不安;而快乐的表情则鼓励照顾者继续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是表明婴儿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总之,婴儿的情绪具有适应性功能,因为它提高了婴儿与他人的社会连接,帮助照顾者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

16、足婴儿的需要。换言之,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四、复合情绪的发展 复合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以下我们主要讨论两种复合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情绪和移情。(一)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与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和判断有关,如羞耻、内疚、骄傲和自豪。1.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发展从2岁末期到整个3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这些自我意识的情绪源自自我的发展,并会对幼儿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最初的自我意识情绪表现在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所产生的窘迫感,以后,当幼儿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时,也会有明显的窘迫感。自我意识情绪与婴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