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27254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化概论复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化概论复习考试指南一、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分四种:(一) 填空题:20分,每个空格1分。主要考察一些小的知识点。例题: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2、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二)名词解释:一共5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例题:寂静的春天 参考答案:美国学者、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名著,(2分)1962年出版于波士顿,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2分)(三) 简答题:一共5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例题:广义的生态文化和狭义的生态文化分别是什么涵义?参考答案:广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

2、一种价值观。(1分)人类从反自然的文化和人类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向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2分)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一种基于生态理念的社会文化现象。(1分)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2分)(四) 论述题:一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二、复习内容:(一) 相关名词:1.生态学答案:恩施特海克尔认为,所谓“生态”,就是自然有机生命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植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科学”。2.人类生态学答案:生态文化是新兴起的学科,学术界倾向于暂时将其纳入“人类生态学”这一学科名下。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

3、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3、生态文化学答案:生态文化学是在生态伦理学原理的启迪之下,将生态伦理思想应用于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念、文化理论、公共策略和艺术美学。4、生态伦理学答案:生态伦理学是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科学。5. 自然崇拜答案: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6. 图腾崇拜答案:在漫长的

4、蒙昧时期,人类以图腾等形式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畏惧。这是人类最早产生的生态文化现象。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7.生态文化 答案: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8、生态文化的建设体系答案: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宗教文化,共同构成生态文化的建设体系。9、天人合一答案:“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天”指“广大的自然”,也指“最高原理”

5、及“最高主宰”,“合一”既指自然的天与人合一,也指信仰的天与人合一。10、人类中心主义答案: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思想从古代思想家那里萌发并提出,它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这种观点有其严重的片面性。11.寂静的春天 答案:美国学者、海洋生物学家卡森的名著,1962年出版于波士顿,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12、与天地相参答案:“与天地相参”就是天、地、人三者相互利用,兼利万物。用当今术语解释就是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和谐进化。(二) 简答题:1.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了哪七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答案:2

6、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传统工业化进程导致了能源与矿产资源耗竭、土地荒漠化加剧、森林资源退化、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日益紧张、海洋资源过度利用与海洋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七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这些危机,每一个都关乎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2.简述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案:一是尊重生命和热爱自然的生态思想;二是在利用与保护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三是尊重自然规律,减缓生态消费的思想。3.简述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的价值。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作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源头活水,中国古代生态文化受到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天一合一”思想是它的基石,古代

7、神话传说中的自然崇拜是它的特殊表现,而尊重自然规律是它的精华。4.广义的生态文化和狭义的生态文化分别是什么涵义?答案:广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一种价值观。人类从反自然的文化和人类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向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一种基于生态理念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5.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答案:第一,人是宇宙的中心;第二,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第三,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知世界。6.简述生态文化的特征。答案:历史传承性;环境协调性;内在和谐性;发展持续性;价值倍增性;体系科学性。7.“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

8、系是什么?答案:第一,人类文化的历史比文明早得多,文明是人类社会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二,文明和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但文明的成果都是积极的和进步的;文化的成果除了积极的、进步的,还有落后的和消极的;第三,文化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是更基本的,是人类取得文明成果,达到文明社会的手段。8.简述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区别与联系。答案:1、生态文化主要是一种文化理念,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而生态文明则是在这种价值理念指导下的实践;2、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生态文化是因,而生态文明的实践则是果。 9.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解释是什么?答案: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

9、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10.生物中心主义的四条伦理规范是什么?答案:第一,不伤害的原则;第二,不干涉原则;第三,忠诚的原则;第四,补偿正义的原则。11、简述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答案:儒家:参赞化育,生生之德;道家:道法自然,四大皆贵;佛家: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三) 论述题:1.请论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参考答案:所谓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徘徊与反思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10、,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贯穿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法制观念、伦理道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奴役自然过渡到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这是人类实现自我救赎的关键步骤。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和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和成果的反映,它摈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走上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人

11、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征程。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21 世纪人类文明的旗帜和方向。2、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参考答案:人与自然是有矛盾的。人类史早期,人类力量过于弱小,只得对大自然俯首称臣;只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人类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才敢于打出“反自然”的旗号,主张战胜自然、主宰自然和统治自然。在人与自然矛盾的漫长岁月中,实际上也就是近200年来,人与自然的矛盾才从对立发展为对抗和冲突,至20世纪下半叶,这种矛盾以生态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类改造自然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它又导致自然环境退化,人的积极的实践在它所造成的生态灾难中产生了消极的后

12、果;而且这种消极后果以可能造成文明毁灭的条件出现。这就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但同时也创造了可能导致文明毁灭的条件,作为人类对自然胜利的代价的生态危机,最终使人类陷入困境之中。进入21世纪,生态危机的加剧,迫使人们思考工业文明带来的不良后果,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呼之欲出。如果人类要实现自我救赎,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是一条必由之路。生态危机迫使人们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是消除传统文明的弊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3、请你客观评价一下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参考答案:人类中心主义

13、的价值观思想从古代思想家那里萌发并提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观点,可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最终成型的标志。我们不能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看作是荒谬的。人类经过与自然界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随着人对自然界斗争的胜利,人类才把自己同动物和自然界区分开来,并逐步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并且最后在理论上上升为价值目标的形态。这是在同自然作斗争中,人类在生物学提升方面获得的成功,是人类的伟大进步。这种价值观念的产生,表示人类对自己利益的自觉认识,这是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是一种伟大的

14、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实践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建构了整个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但是,人类统治自然或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有片面性,它应该被“尊重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所代替。4、作为当代大学生,请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性大学”有什么深刻的理解,你能为它做些什么?主观发挥题,无参考答案。5、作为当代大学生,请谈谈你对生态文化概论这门通识教育课程有何建议和意见。主观发挥题,无参考答案。(四) 相关知识点:1.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最早“文化”一词,乃是“人文教化”的简称。2、原始文明的主导文化是渔猎文化或者采集文化;农业文明的主导文化是农耕文化;工业文明的主导

15、文化是工业文化;生态文明的主导文化是生态文化。3. 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4.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5. 1962年,美国学者、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在波士顿出版,它的出版问世拉开了“生态学时代”的序幕。6. “道法自然”是道家生态思想的精髓,并由此引申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7.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首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将生态意识渗入到公众的心灵里。8. “生态学”(ecology)这个概念,最早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施特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的。9.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10.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11.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因而“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这一观点被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最终形成的标志。12. 历史进程中,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进入21世纪,人类行将进入生态文明阶段。13. 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1877)中,提出了“文明”社会的两个标志:1、文字的发明;2、铁的冶炼和铁器的使用。14.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