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孩子教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7174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飞的孩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飞的孩子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飞的孩子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怒江环境之险,怒族孩子生活之艰难,性格之坚强。 2、明白“会飞的孩子”的含义,学习怒族孩子以乐观心态战胜不利的自然条件,乐观面对生活、面对未来的品格。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怒族孩子的“飞行”生活。 2、难点:体会少数民族孩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学习,健康成长的顽强品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会飞的孩子。板题,读题。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课题中“会飞的孩子”指的是谁?(阿江以及其他怒江的孩子)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他们的什么事?(他们飞越怒江的事。)这是一群怎样

2、的孩子呢?这些孩子真的会飞吗?他们是怎么飞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怒江,走近这群可爱的孩子。二、学习课文(一)、感悟孩子们的“飞”1、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阿江飞越怒江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提示,请大家边读边将有关语句划记,划好的同学,把句子认真地读一读,多读几遍,然后把感受写在旁边。边读边做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刚才大家已经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了,那么,你想和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感受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课文。同学们,读了课文,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阿江是怎样飞的呢?(1)、“我感激地望着对岸的孩

3、子,却惊讶地发现他竟双脚离地,高悬在空中。他在飞?千真万确,他是在飞。”生:从中我体会到眼前的景象令作者难以置信。(请试着读一读)生:从中我体会到作者感到十分惊讶。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惊讶)你真聪明,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来试着读一读。是呀,作者第一次看见阿江飞,是多么惊讶呀,谁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生读)你读得真好,读出了惊疑. 惊讶,让我们一起像他一样把这句话读一读。阿江是怎样飞的?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2)、“只见他张开着双臂,像鸟儿扑扇翅膀一样向我飞来。眨眼工夫,他就飞过了惊涛滚滚的江面,飘然落地,站在我面前。”来,谈谈你的感受。(我感受到了他很快乐)(板书

4、:快乐)请试着读一读。生:从中我体会到阿江很勇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惊涛滚滚的江面”带着这个感受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师随机板书: 勇敢谁还有不同的感受?(阿江飞翔时的轻盈、快乐,阿江的过溜技术娴熟)齐读:让我们随着阿江一起快乐、勇敢地飞过那惊涛滚滚的江面,一起去体会飞的乐趣。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像这样的比喻句,文中还有哪些?(学生找到读一读)“孩子们并不在意我的惊叹,他们嬉闹着,好玩地攀上溜索,像一只只小燕子,在江面上飞来飞去,毫无惧色。”“我学着阿江,大胆地张开了双臂,一刹那变成了飞越怒江的像大鸟。”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让我们感受到

5、飞翔给人带来的快乐自由。)你能仿写一个比喻句吗? 我们继续交流,文中描写阿江飞的语句还有哪些?(3)、他试了试绳子,双脚用力一踮,笑嘻嘻地叫了一声:“飞喽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阿江既胆大又心细。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阿江是一个快乐、天真活泼的孩子。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笑嘻嘻)好,请你(开心快乐地)读读这句话。随文识字:区分“嘻”与“嬉”。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飞喽”的后面有一个破折号,它起什么作用?(表声音延长)你能把声音延长读一读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还有别的感受吗?(快乐)来,读出你的感受。让我们齐读这段话。(二)感悟怒江的“怒”1、感悟怒江的“怒”师导:是呀,这真是一群可

6、爱的孩子,他们生活得多么快乐呀!(板书:生活 乐)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整日与江为伴,这,又是一条怎样的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怒江,一起去感受。(1)课件展示句子:怒江的“怒”果然名不虚传,只见那江水像是受不了危崖的夹击,怒气冲冲从上游奔涌而来,在狭窄险峻的河道里横冲直撞,激起的狂涛如风吼雷鸣,震得山谷轰轰作响。听老师范读,思考这段话怎样具体地描写怒江的“怒”呢?(从怒江的声音、形态来写怒江;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怒江的“险”;)你能读出怒江的“怒”吗?(生读)谁再来试试,读出怒江的“怒”来。你真不错,你的朗读,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怒江的惊险。(2)怒江真有这么险吗?请看:课

7、件怒江视频看了后有什么感受?(怒江真险呀,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怒江水流湍急,水声如野兽般吼叫,让人害怕。怒江真险呀,如果我站在怒江边上,我会吓得腿发软,我真不敢想象怒族的孩子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飞越怒江呀!怒江的怒果然名不虚传。)什么叫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是呀,这也许就是怒江因此而得名的原因吧!(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感受,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怒江的环境吗?(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波涛汹涌)齐读: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仿佛看见了怒江就像一只发怒的野兽正在横冲直撞,真险呀!)(4)这是对怒江环境的描写,像这样的环境描写文中还有好几处。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8、(5)谁来说说读了刚才的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生:从中我体会到怒江的险恶,我还体会到孩子们生存环境极其艰苦。生:我觉得怒族的孩子太可怜了,每天走在怒江边上,随时都有可能遇上从天而降的滚石。太可怕啦!2、感悟环境描写的用处过渡:是呀,多么险恶的怒江,危崖高耸,狂涛怒吼,真是让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可是老师却还有一个疑问:文章的标题明明是写会飞的孩子,可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怒江的险,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生:这些句子写出了怒江的险恶环境,更衬托了孩子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生:这样的描写还衬托出了孩子们的勇敢。师:这样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孩子们的勇敢大胆又衬托出了怒江孩子们的乐观豁达。我们

9、把这种描写称之为侧面描写。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用一用。其实文中像这样的描写还有,你还能找到吗?看着那晃荡的溜索,我心里直发怵,实在没胆量将自己拴挂到那根孤悬颤抖的细索上去。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活动吗?生:这句话写出了自己的胆怯害怕,从侧面烘托了阿江的勇敢。飘飘悠悠就落了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竟是从那根细细的溜索上“飞”过来的。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活动吗?(作者既兴奋又惊叹。)(三)、朗读感悟,升华情感。1、同学们,作为成年人的我,面对怒江是如此胆怯,但阿江和他的小伙伴们却正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课件展示句子:阿江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一早就要飞过江来,上课,做作业,

10、自己做饭吃。傍晚再飞回去,伴着火塘,枕着江涛入梦。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阿江他们每天去学校都要飞越怒江。)看录相让我们走近怒族孩子的生活,看:(课件图片)他们的住房临江而筑,悬乎乎耸立在山崖上,他们的小手早已冻得龟裂,但学习却那么专心致志,他们的校舍虽然简陋破旧,但他们却依然专心刻苦,下课后,伙伴们捡来柴火自己做饭吃,小脸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阿江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艰苦)(板书:环境 苦)2、孩子们,你们一定注意到了读这段话中有一个表时间的词“每天”(点击变色),请问,每天是指哪一天?(一年365天,天天。)你是怎么理解“每

11、天”这个词呢?(学生自主回答)可能在昨天,可能在今天,可能在明天。每天也有可能在一年四季之中,每天也可能是晴空万里,也可能是狂风骤雨,就是这个每天,给了我们多少想象的空间,你看,大雨滂沱,纤细的溜索在狂风暴雨中摇晃,让人心惊肉跳,(生:阿江的他的小伙伴们),你再看,大雪纷飞,跨上溜索,凛冽的寒风吹在人脸上,像刀割一般,(生:阿江的他的小伙伴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们,一起读,(生:阿江的他的小伙伴们)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怎样的怒族孩子?师板书:将“快乐”改为“乐观”。4、课文正是通过描写怒江环境之险,描写怒族孩子独特的“飞行”生活,塑造了一个个崇尚自然,勇敢乐观的

12、怒族少年儿童形象。5、看着这群勇对苦难,勇敢乐观的孩子 我想,会飞的孩子,做的一定都是飞翔的梦,在梦中,他们一定都飞得更高更高,更远更远6、来,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段话。7、句中有两个“飞”字,请问这个句子中,“会飞的孩子”中“飞”与“飞得更高更高,更远更远”中的“飞”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飞”字:指怒族孩子采用溜索过江。第二个“飞”字:指孩子们对梦想、对未来生活的不懈追求。8、因为他们勇敢乐观,所以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这是作者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带着这份祝福,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可以是你对怒族孩子的祝福,也可以是你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指名读)多么美好,多么真诚的祝福呀!孩子们,让我们相约怒江,祝福怒族的孩子梦想成真,让我们携手共进,祝福怒族的明天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