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6690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后反思八年级牛思思记承天寺夜游学习完以后,我从各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收获不小。从教学设计上反思:本课我力求营造一个书声朗朗的课堂,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无标点朗读、自由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齐读、熟读成诵;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设计三大板

2、块:(同游承天,徜徉经典赏明月清辉郎照大地品千古美文感悟情怀)思路清晰,由感知文本到感悟意境到品味语言到课外知识拓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文章、感受思想。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教师引导下自我发展,探究质疑。这正符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的诵读要求。从理论上反思;我国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文言词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语言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

3、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从理论上思考,我觉得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应将朗朗书声洋溢课堂。从个人教学角度反思: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比较满意,因为它体现了我文言文教学的总思路,它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更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竞争和乐趣的课堂,是一个享受性的课堂。但是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

4、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大面积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太多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知展现出来,而不知之处老师补充指导,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又能走出课堂。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在这一点上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做的还不到位,另外还没有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之中,缺乏激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今后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