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6603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济源市实验中学 赵红茵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 度。因此,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

2、 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学习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 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 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 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因此,我在学完地球的公转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90度,地球公转的特征及

3、意义有没有变化?”,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 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善于“察颜观色”,及时调整教案,改进教法。教学中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内容的课,在给第二、三个班教学时,觉得格外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和谐,师生配合较好,教学效果也很满意。这是因为,在给第一个班上课前,无论教师考虑得如何周密,总还不能尽善尽美,教学过程中总还会出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问题。第一遍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案做及时的调整。如:教学语言的润色、主次问题的分配、板书的布局

4、、双边活动的安排等等。所以在课后,将自己的感受小结一下,及时对反馈信息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为下一次备课、讲课时借鉴,这是大有裨益的。为了求得45分钟内的最佳效果,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表情和动作。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察颜观色”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案教法,来改变课堂气氛。例如:在一般讲解中加入一形象的比喻或有趣的事例、新奇的资料等等;或变讲解问题为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把读图变为教师画板图或学生动手画图。从而使学生振奋精神,自始自终保持良好的听课情绪,达到较好的效果。 2、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事物的不同则面去引 导学生

5、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明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要阐述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 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平原和高原”时,在说明我国的三大平原基本上是河流冲积而成的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是不是只有流水能带动沉积物呢?(否,风力也可以带来沉积 物,如黄土

6、高原)。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 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

7、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 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 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 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 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有些内容,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

8、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 ,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多让学生读图、分析图和绘图,及时检查他们的空间概念掌握程度及图文结合、运用情况。我通过课前口头读图、书面绘图、读图分析、解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发现不少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定位不准,一些交通路线混淆,不会从图中的“静”物去分析事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等等。针对这些信息反馈,我及时调整教学中的侧重点,有目的地加强某些薄弱环节,指导学生识记地图的方法,凡是能够用图表示的事物,尽量以图的

9、形式出现,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作图。这样使课本知识的点、线变为画图、变为图表,既直观形象又便于记忆。 3、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 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查漏补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常对学生提问和作业检查,发现有些同学对零散的知识点能够掌握,但仅仅是孤立得记忆,而对其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有意识地联系,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我注意在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去分析,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懂得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从而树立学好地理课的信心。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学生的基础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基础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 们只有在夯实学生础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