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6558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陈连娥 (乔善初级中学)教材分析2001年颁发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学习语文中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在本册教学中,承担着完成下述目标的任务。本文文质兼美,既能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又能从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分析学生接触这篇文章之前,已接触过一些文言文。本文注释比较详尽,除个别比较生僻的字词及古今异义的词语外,不少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生是可以粗知的,这是学生学习好本文的知识基础,可鼓励学生自学,

2、教师从旁启发点拨,宜加强诵读练习,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向美、向善的心理特点成为学习好本文的情感基础。形象思维活跃,善背诵是学习好本文的能力基础。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内容,理清线索。教学资源 小黑板。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 把握内容,理清线索。教学方法 朗读法、默读法、复述

3、法、提问法 。学习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教学手段 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思路课外引入,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再读课文,了解线索延伸课外,布置作业反思与小结教学过程一、课外引入,激发兴趣1、提问:大家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吗?讲的是什么意思?只要学生说出有关理想中的美好幸福的地方即可。2、引出课题桃花源记,请学生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3、铺垫:东晋怎样的一个时代?(战乱的时代)4、在那样战乱的时代作者会写出怎样的文章呢?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教学步骤应达到的目的是训练朗读能力,在

4、诵读中了解、感悟、领会文章内容,作者思想。)1、检查预习,扫出朗读障碍。2、教师范读,学生听,注意听出断句与感情。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5、齐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译文、译文教师渗透方法)(这一教学步骤应达到三个目的: (1)培养学生细看注释,独立理解课文的习惯; (2)准确理解全篇字词句段; (3)善于提出疑问。)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时,教师只要将重点词语提示学生注意掌握就行了,点拨要尽可能少,以免妨碍学生独立钻研习惯的养成。只有那些要加深理解,或不加解说就不能准确理解,教师才相机点拨。同时激励质疑。)1、小组、同桌之间交

5、流翻译情况,进行互相考考。2、可以向老师同学提出质疑的问题。四、再读课文,了解线索(这一教学步骤应达到:基本搞清本文的线索及记叙顺序。) 思考讨论: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呢?渔人的行踪(游踪)五、延伸课外,布置作业1、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或“我心目中的向阳李花园”为题写一段话。七、反思与小结1、学习本文你获取了哪些文言文知识?2、静思一下自己的表现。八、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林-异桃花源-乐 桃花人-要 桃花梦-寻九、效果预测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转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改变过去文言课堂教学中单一“串讲”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为主。桃花源记是一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的文言游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要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外引入,激发兴趣导人就很重要。然后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学生经过整体感知课文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学生质疑的开始,也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合作探究。经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对学生来讲印象比较深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得到锻炼与提高,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