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26495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 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作者及工作单位杨辉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单元的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1934年8月写于北平,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描绘了“秋院清晨、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凉、胜日秋果”等画面,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所写景色较为具体,考查的是

2、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本文所写的秋味则是抽象难把握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一学生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阅读中不能准确捕捉重点词句,通过学习力求帮助他们学会鉴赏散文,把握主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所突出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适当归纳的能力。 2、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德育渗透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进而让学生明白当时国民党白色恐怖的严酷。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所突出的“清”、“静”

3、、“悲凉”的特点;教学难点2、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朗读、品味、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印发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相关材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课文教师提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 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电脑显示关于秋的名句)二、教授新课1、教师提问(整体感知):(1)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景物呈现出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2、部分精读(3-8):思考 (1)作者是从秋天的哪两方面来写的?(2)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神往故都,观秋色,闻秋声

4、,品秋味。请找出五幅秋景图中描写秋色的词语和秋声词语并说说分别体现故都之秋的学生回答问题,畅谈感受,回忆关于秋的诗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学生诵读、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通过对有关秋的名句的欣赏,自然会沉浸在秋意之中,使学生对本文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整体的感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解决教学目标中的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什么特点?(3)看到如此冷清的色彩,听到这细微的声响,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受?3、提问:如果同学们到北京旅游的话,你们会去哪些景点游玩?(为什么不选择一文中所选择的景点?)(展示图片)4、思考: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明艳的景色、繁

5、华的景色也有不少,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或游人如织的颐和园等景物,而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的?试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分析原因。(穿插作者与时代背景的简介)5、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三、小结四、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家乡的春(夏、秋、冬等)”为题,运用本文学到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学生诵读、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回忆北京相关著名景点。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结合散文的特点来分析回答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尝试把所学的写作方法应用于写作之中。所突出的“

6、清”、 “静”、“悲凉”的特点这一重点。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北京胜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学生对本文的“文眼”及所描写景物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强化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把本节课所学的寓情于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应用于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板书设计感情基调清、静客观实景 悲凉主观情感 思想苦闷,不甘沉沦五幅秋景图秋晨院落 清清闲 恬静 安谧秋槐落蕊秋蝉残声 静-细腻、幽远、幽静秋雨话凉秋枣胜果 悲凉-沉静、寡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先给学生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接着让学生用文章里出现的景物为内容,仿照天净沙 秋思的写法,当堂写一首关于故都秋景的的小令。例如:碧天破屋浓茶,落蕊疏草蓝朵,衰蝉冷雨闲话。故都秋至,赏秋人在天涯。通过延伸阅读进行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应更加注重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读写结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