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26027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doc(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202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规定,强化首都职能。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的,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发明充足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重要所在地,国

2、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重要发生地。国家重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公司总部,国家重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队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3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

3、02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3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中心城人口850万人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乡集聚。2023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乡及城乡组团人口约180万人。中心城中心地区迁出110万人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的人口分布。中心城中心地区人口规模从现状650万人下降到540万人,迁出110万人,旧城居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左右。边沿集团人口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地区人口约40万人。五成半人达成大专以

4、上教育水平2023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占16.84%,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23年为3328人。根据预测,2023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将达55%,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达8000人。产业布局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平原地区

5、,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公主坟、木樨园、望京、北苑、石景山等建成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区。以空港、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为主构建物流体系。北京将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在顺义、通州、朝阳十八里店、石景山各建一座综合性会展中心;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在怀柔、密

6、云等新城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提高服务水平,建设若干会议培训中心。建设和哺育6个文化中心(全国的文艺表演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及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培训产业基地。在城市东部、西部和南中轴具有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预留大型休闲娱乐用地。大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业。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发展房地产业。总则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23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拟定的2023年的大部分发展目的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

7、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足运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23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连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拟定新的目的,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23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2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23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2023年)。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8、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的。贯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连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动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

9、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规定,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3) 贯彻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哺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5)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

10、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解决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的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足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动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运用,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实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连续发展。发展重要条件(1)党中央、国务院规定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北京承办2023年夏季奥运会是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2)巩固首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北京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连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3)土地、水、能源

11、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运用是保障北京城市可连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4)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城市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拟定必须充足考虑环境与生态的现状和发展目的。(5)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将为北京城市连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持,特别京津城乡发展走廊是未来京津冀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地区,是拟定北京未来城市发展主导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6)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运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西部、北部的山区(涉及浅山区)应控制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是城市发

12、展的重要方向。规划修编的重点(1) 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运用,打破行政界线,推动城市规划创新与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2) 充足考虑城市发展的复杂性,采用更为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规划对策。本次规划着重城市宏观的、长远的规划内容,将微观的、近期的规划内容放在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编制,并采用滚动编制的机制,加强规划实行的动态适应性和可操作性。(3) 本次规划突出新城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对城市安全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规划的基本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13、制办法(1991年)(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行细则(1995年)(4)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23年)(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23年)本次规划拟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3年-2023年近期2023年-2023年远期2023年-2023年远景2023年以后城市性质、发展目的与策略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城市发展目的和重要职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规定,强化首都职能;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的,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

14、用,充足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发明充足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1)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2)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重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重要发生地。(3) 国家重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

15、院所聚集地。(4)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公司总部,国家重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队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5)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6)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城市发展阶段目的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的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动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3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经济发展策略(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