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评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25980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 评课稿评课人:赵集乡中心学校田田曲周国新今天,我研读了辽宁鞍山十五中学欧阳代娜老师执教的岳阳楼记教学实录(节选),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 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简洁、有力, 教学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 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集中地体现了“从整体入手,重在思路点拨 ”和“文道统一地讲述语文课”的原则,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 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欧阳老师的这堂 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 的看法:一、教学目标具

2、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从教师的预习提纲“一、查阅工具书弄懂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朗读全文。二、熟读并口译文章的一、二自然段。三、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文章标题是“岳阳楼记”,这是什么体裁?文章是以记 叙为主,还是以抒情议论为主?第二,文章有一句话可以作 为全文的中心线索句,你能找出来吗?它是如何贯穿全文并 引发出作者的伟大抱负的? 第三,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洞庭湖的风光?这是文章的中心内 容吗?”当中看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完全贴合文本的要求,并结 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 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

3、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 获取新知。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研读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 智慧的杰作。可见,老师不凡的教学功夫。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我不难看出,本节课可以分为 导课、研课、结课三大环节。导课紧承上一节课,继续抓住 本文中心词“异”提出问题;研课仍然是寻“异 ”之旅;结 课时只从作者思路、文章中心、释疑解难三点着眼要而不繁, 简洁干脆。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导课:教师采用置疑性语言(我们在上一节课已阅读并 口译了第一、二部分,但作者的“异”还没有看到。难道这篇 文章也只是一般地描写洞庭湖风光吗?作者定有他

4、的深刻 思想安排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的观点体现在哪个句子中?),抓住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注意力,引领学生 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研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 及时讨论、随时加个小注、适时评价点拨。 使学生在读中 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 基础。结课:教师先提出具体任务并给了方法及思考的时间(师:现在我们来总结课文: 1.整理出作者的思路脉络; 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一齐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 两个问题。);然后给了简要的指导和总结( 1整理文章思路脉络:谪守巴陵郡一属予作文一前人之述备矣一得无异乎 一或异二者之为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一先天下之忧,后天 下之乐一吾谁与归。师:归纳中心思想不必全班同学在文字 表述上完全一样,把中心思想的主要观点概括出来即可,具 体文字,自己去整理。2.本文中心思想应包括以下基本观点: 第一,通过对岳阳楼不同景色与游客登楼览物后不同心情的 描述,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第二,进而引发出“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伟大抱负。)再用一个提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难。最后给学生激励 和希望。这些做法扎实有效,不拖泥带水。3、教学效果良好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 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

6、比默契, 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 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学有自己的风格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 。2、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 胆质疑。3、教师践行了“从整体入手,重在思路点拨”和“文道统 一地讲述语文课”的原则。4、教学中教师渗透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 文能力训练。四、意见: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 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我仅从个人的角度说一点 意见:1、上述教学实录不具备普适性,是一个个性课。拜读 之后,我惊叹于老师的语文教功,同时更惊叹于学生的思维、 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现实的课堂几乎不存在不需要维持课堂 纪律的课堂。2、上述教学实录不具备课改性,是一个传统课。这堂 课并不能体现本县正在实验的高效课堂改革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