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25968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典型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其他:若ab, 则a+cb+c; 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b,且bc,则ac二、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三、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

2、的一般步骤:Y(元)x(件)o44002003题图(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五、常考题型:1 若代数式的值不小于-3,则t的取值范围是_2.;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如图,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反映的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量为()(A)小于4件(B)等于4件(C)大于4件(D)大于或等于4件4.若-1,则多项式的值为()(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5.某超市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超市可

3、以自行定价,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售价的20%,则这批商品的售价不能超过_元.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三、常考题型:1把多项式8a2b3c16a2b2c224a3bc3分解因式,应提的公因式是( )

4、,A.8a2bc B. 2a2b2c3 C.4abc D. 24a3b3c32.若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是()(A)-1 (B)7 (C)7或-1 (D)5或1.3、分解因式 ;第三章 分式一、注意: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二、常考题型: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等于( )A.2 B.-2 C. D.02.若分式的值为正数,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 3.解关于x的方程产生增根,则常数

5、的值等于()(A)-1 (B)-2 (C)1 (D)24.若4x-3y=0,则=_.5.解分式方程:第四章 相似图形一、 定义 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k或AB=kCD如果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

6、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

7、如果=,那么=。3、等比性质:如果=(b+d+n0),那么。4、更比性质:若=,那么(b,d0)。5、反比性质:若a:b与b:a成反比,那么(a,b0).三、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五、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

8、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六、常考题型:1. 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为6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2cm (B)18cm (C)24cm (D)30cm2. 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之比为3:4,则它们的相似比为 。3.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比例的是() (A)2,5,6,8(B)3,6,9,18(C)1,2,3,4(D)3,6,7,9.4.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为2,周长比为K,则=_.5.若用一个2倍放大镜去看ABC ,则A的大小_;面积大小为_.6.如图,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2, 则AB

9、BC=_ 7.如图所示,已知:点D在ABC的边AB上,连结CD,1=B,AD=4,AC=5,求 BD的长.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总结(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

10、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二、常考题

11、型: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市场上的冰淇林质量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2、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 3.人数相等的八(1)和八(2)两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A)八(1)班 (B)八(2)班 (C)两个班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4.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为了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某中学政教处举行了一次八年级“环保知识竞赛”,共

12、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了了解该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还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2)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3)全体参赛学生中,竞赛成绩落在哪组范围的人数最多?(不要求说明理由).(4)若成绩在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则该校八年级参赛学生成绩优秀的约为多少人?成绩分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50.560.540.0860.570.580.1670.580.5100.2080.590.5160.3290.5100.5合计第六章 证明一、证明一个

13、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二、常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二、常考题型: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若(D)有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相似.2、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移动,BD是NBA的平分线,BD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试猜想:ACB的大小是否随A、B的移动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的移动发生变化,请给出变化范围.3.如图,梯形中,是对角线延长线上一点,是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BCDEF(1) 当时,求的面积;(2) 求证:3题图2题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