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5962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唐琪二零一二年六月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唐琪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是教和学这两个侧面的辩证统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实现学生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对此,笔者在此与同行分享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课堂情境,引导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例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准

2、备好根小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 , , , , ,然后任意取其三根将它们首尾相接,拼接三角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老师提出以下问题:()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我想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理解会更深刻. 二 挖掘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学科本身之中的. 实践证明,学科本身的魅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

3、的强大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数学抽象的神力、挖掘数学微妙的联系、挖掘数学有趣的规律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两根树、两根双杠之间的位置关系.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 开展数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个性和特

4、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其主要途径有:引导学生经历过程的体验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和因地制宜的实践活动,开展操作竞赛活动和形式多变的故事会、辩论会等. 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若能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一商场营业柜台前,营业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如下,小朋友: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元钱).营业员:小朋友,本来你用元钱买一盒饼干是够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

5、有找你的角钱. (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 这样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 实施多元评价,稳定学习热情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实践表明,多元化的评价可以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可由老师评价,也可由学生、小组长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评价主体上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教师要用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