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偶比较个法和等级排序法1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有两种方法,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序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将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 些刺激排序。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平均等 级,最后把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序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 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最后按每一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 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 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
2、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 的方法进行安排。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 法制作心理量表。2方法2.1被试在进行等级排序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男生一名,年龄20岁,女生3名,年龄20 岁。在进行对偶比较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女生一名,年龄20岁。2.2仪器5种不同的图片2.3程序(1)等级排列法 主试一次性给被试呈现全部图片,指导语为“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 张不同的图片,请你请你按照自己的喜爱程度进行排序,将最喜欢的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 的放在最右边。” 主试作好记录。一名被试做完以后,将图片收起,换另一名被试进行实验。(2)对偶
3、比较法 按台阶式的排列顺序将刺激呈现给被试,指导语为“我每次给你看2张图片,请你告诉 我你喜欢哪一张。” 主试按顺序呈现图片,一左一右,记录被试的反应,做完10次休息2分钟,然后再用相 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的左右次序要与前一次相反。3结果本次实验分别运用了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对被试对于不同图片喜好程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如下,在运用等级排序法的实验结果显示,4名被试都较喜欢A和B图片,较不喜欢C 和D图片,其中,对于C图片有3名被试表示为最不喜欢,综合4名被试的喜好程度,我 们可以得出被试最喜欢A图片和B图片,最不喜欢C图片,依次为A或B、D、E、C。 在运用对偶比较法的实验结果显示,
4、被试最喜欢A,最不喜欢B,我们采用台阶式的实验方 法呈现图片,综合2轮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被试对于这5张图片的喜爱程度依次为 A、D、C 或 E、B。表1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结果和具体运算过程ABCDE134521212534341532412435等级总和99191112平均等级2.252.254.752.753(MR)平均选择分2.752.750.252.252数(Mc)P0.690.690.060.560.5M c 3.253.250.752.752.5P0.650.650.150.550.5Z0.4950.495-1.5550.150-0.000Z0.3850.385-1.0360.
5、125-0.000名次11534表中的Mc=n-MR,P=Mc/(n-1),M c =Mc+0.5,P= M c /n表2对偶比较法的实验结果和具体运算过程ABCDEA*BA(A)*CA(A)C(C)*DA(D)D(D)D(D)*EA(A)B(B)E(C)E(E)*第一轮41122第二轮31231总计C72353P0.8750.2500.3750.6250.375C83464P0.80.30.40.60.4Z0.841-0.524-0.2530.253-0.253名次153234讨论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序法是制作心理量表最简 洁,最直接的方法,与对偶比较法不同
6、的是,这种方法一次性的呈现全部刺激,让被试根据 一定的心理特征进行排序,实验过程简单,方便,被试参与实验的成分较多,积极性较高, 实验结果较为客观,并且排除了空间误差的干扰,在应用研究中使用广泛。但是,这种实验 方法对被试的利用率不高,被试的排序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除了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 被试可以肯定不变以外,中间的图片由于被试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不喜欢,所以被试排序的 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并且受到被试间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大,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审美的 不同。在本次试验中,4名被试的排序结果都不尽相同,对于图片A有的被试将它排在首位,即 最喜欢;有的被试将它排在第4位,即较不喜欢。对于图片C,
7、倒是几乎所有的被试都不太 喜欢,平均等级为4.75。可见,等级排序法的实验结果受被试的个体差异影响较大,而且难 以避免。经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处理,我们得到,被试最喜欢图片A和B,其次是D、E、 C,我们经过求平均分数,P值以及Z值的分析,得到被试对于图片A与B的喜爱程度基本 相同,对于图片E的喜爱程度差异较大,我们推测,这种结果可能与实验被试的个体差异 即审美不同而造成的。另一种建立顺序量表的方法是对偶比较法,是要把刺激配成对,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 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因为这样的实验中会出现空间误差和时间 误差,在实验中刺激要比较2次,交换呈现顺序和位置。这样,相对于
8、等级排序法来说,实 验过程较复杂,步骤较多,被试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是,对偶比较法对主试的要求高,实 验中的无关变量也较容易控制,由于刺激是一对一对进行比较的,被试可以认真区分,最后 做出客观真实的结果。在本次实验中,被试最喜欢图片A,最不喜欢图片B,中间的是D、C或E,在两两比 较中,被试很明确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图片A与其余的图片进行比较是,被试都选择的是 A只有一次例外,选择了 D,图片D是被试较为喜欢的。但是,在比较图片C和E时,由 于被试对这两张图片即不喜欢也不讨厌,出现了选择次数相同的情况,并且在最后对Z值 比较是,C和E的Z值也相同,这样,被试的选择结果就是最喜欢A,其次是D,再其次 是C和E并列,最不喜欢B。5结论本次实验发现,不同被试对于图片的处于中间图片(即不是最喜欢也不是最不喜欢的图片) 喜爱程度差异较大,对于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图片差异不大,而且稳定。同一个被试对于图 片的选择也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总体而言,被试都较为喜欢花草类的图片,其次是人物 类的图片。参考文献朱滢.2009.实验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秀艳.2004.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