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55459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烈 20世纪末,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办学格局。许多本科院校相继明确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新的主要类型。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及客观环境的约束,目前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适用人才,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是现阶段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面临的又一考验。 一、培养模式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高校特别是那些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延续以前的老模式,在培养目

2、标、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都不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模糊,容易走上理论型或专才型的老路;教学计划死板,片面强调理论课教学,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太多,专业课太少;教学上仍延续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专才与职业、岗位对应性极强,离职高专培养)和通才(理论基础宽厚,研究型本科高校培养)之间的一种复合型人才。 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以

3、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最终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四个突出特点。 在教学计划上: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对能力分析,分别确定各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两大教学体系并行、融合、

4、交叉,并把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创新应用能力。 在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学科基础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用于实现本科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学习时间一般为2-2.5年。专业方向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方向形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安排在学生高年级学习阶段学习时间一般为1.5-2年。在专业方向培养阶段,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可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同时,在该阶段,

5、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一专业知识应用训练一一专业实践能力锻炼的教学训练过程,并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就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一要强调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二要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三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要特别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既要注意专业前景,也要考虑专业特色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要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模式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教育(人文、科学等)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

6、的实践能力,开出足够的实验与实训内容,将部分教学课堂转换到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以应用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实际工程开发的全过程;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设置相应的创新系列课程,如数学建模系列课程、机械创新设计系列课程等,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争取实践创新学分。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撑保障问题 师资数量及应用培养能力不足。近十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校办学条件急剧下降,生师比从原来的7:1迅速下降为14:1甚至20:1。同时,新聘任的年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导致对学生的培养从源头上还是在按照理论型或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在进行。因此建立既

7、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又具有精通实践,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实用型、应用型教学人才迫在眉睫。另外,我们以往对教师的评估多采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乃至科研能力的评估.而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方面重视不够,这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估体系要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将应用型教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使得教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资源不足。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实体,其经济能力有限,不可能提供课堂教学以外更多的实习、实践资源,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

8、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实践又必不可少。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企业或其他研究机构,因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资源,导致现阶段很多学校的实习、实践环节跟不上,与课堂教学脱节,流于形式。积极寻找并开发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校内外资源,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努力探索校内实习、实践的新形式,诸如开展模拟实习、模拟实践等活动,缓解实习实践资源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求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为学生开辟更多、更实用的实习实践资源,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三、存在的理念问题 简单的将应用型与学术型、理论型对立起来。

9、认为应用型就可以削弱理论教育培养的成分,只重视应用技术的学习、操作。实际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四个突出特点,是建立在基础理论夯实、宽口径的学科知识背景上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人才,培养的是岗位应用型人才,与操作应用型以及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有根本区别的。在这里,应用能力与学术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应用能力是学术能力的实践基础,可以使其知其然,学术能力是应用能力展现的基础,可以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盲目追求技术为先,坚持以技术为本,却忽视了学习主体人的因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基于以下三个符合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符合度;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因此任何培养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突破传统的标准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差异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成才之路,成为既有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使每个学生人人成才。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13.14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