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25514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精准考点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哲学知识主要原理概括总结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门派,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应,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切合客观。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意识不单能正确反应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挡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夸大或否定意识的作用。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4、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方法论:正确办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切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定精神的作用。运用:阐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同抓”的正确性。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4、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本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人们在规律眼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反对:不尊重规律的主观蛮干的冒险主义(唯心主义);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运用:培根说过:要命令自然就必须听从自然。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

5、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实的解放思想。)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唯物辩证法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反对形而上学。【联系观】8、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察看和办理问题。反对:反对孤立的

6、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运用:用辩证法相关原理剖析:坚持科学发展观。9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忽略联系,也不可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成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定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立新的详细联系。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10、因果联系

7、原理原理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可相互转变。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科学研究的前提;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示性。反对: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及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辨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1、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部分也影响整体。(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

8、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又是联系的,二者不可切割又相互影响和相互限制: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发挥依靠各部分功能的发挥,部分限制整体,在一定条件下,重点部分的性状决定整体的性状及变化;部分又是整体的部分,走开整体就不再有部分的功能,整体性状影响决定部分性状及变化。)方法论: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反对:没有全局观点;忽略局部的作用。运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观】12、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走开物

9、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走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运用: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怎样理解?13、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察看和办理问题。反对:否定运动的绝对性,把事物当作静止不变;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辨析: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

10、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方法论:把事物如实地当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事物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运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体现了什么哲理。着力自主创新。15、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容: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片面强调外因或只讲内因的错误观点。运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坚持独自自主为主,同时坚持对外开放。16、量变和质变关

11、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周而复始,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信息地向前发展。(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上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由于组成事物的成分在构造和排列序次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方法论: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详细要求: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促成飞腾;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构造。

12、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前怕狼后怕虎,贻误时机;反对忽略量的积累和构造优化。运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的哲理。17、前进性和波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内容: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波折的;前进性和波折性相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波折的路。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对新事物的成长持思疑态度;把事物的发展当作是一条直线,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矛盾观】(矛盾剖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8、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己包含的既对立

13、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切割的。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走开对立谈统一或走开统一谈对立。19、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的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变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变,矛盾双方的转变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变。反对把矛盾双方的转变看作是空幻的、随意的,否定了转变的条件性,是错误的。20、矛盾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穿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2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用全面地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运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哲学依据。2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特点。)方法论:详细问题详细剖析。反对:对详细问题不作详细剖析的一模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