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孤独之旅15.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5424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孤独之旅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孤独之旅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孤独之旅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6孤独之旅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6孤独之旅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孤独之旅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孤独之旅15.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 周小梅教学目标 、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观看有关“孤独”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财富,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 (板书课题:孤独之旅)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一)速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提示:以小说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故事: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远到芦荡去放鸭,在孤独中逐渐成长坚强的故事。(二)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学生跳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屏显)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 段)2、我要回家 (31段)3、还是分头去找吧。 (41段)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51段)师:老师想以这四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样赏析人物的语言。赏析人物语言要注意两点: 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

3、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挖掘说话人的情感、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屏显)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 前方 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无奈。从“只好”读出的。 (板书:无奈) 师: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生:因为他原本是油麻地里最厚实一户人家的孩子,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一夜之间生意衰落,他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放鸭之前的杜小康可不简单,小说中这样写到(

4、屏显) (生读)1、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线绳来作裤带。 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叭的一声脆响。2、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小孩,一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中间没有过渡的衣服,春天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还只能将冬天的棉袄硬穿在身上。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只好将单衣硬穿在身上,缩着身子去抵抗凉意。 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的冷暖来增减衣服,来加以很好地调节。因此,一年四季的杜小康,身体都是很舒服的。3、 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

5、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4、 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因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师: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对他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是现如今他就要离开疼爱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陌生的遥远的芦荡去放鸭,他愿意去吗?生:(众)不愿意。他内心是痛苦,难舍,失落的,于是他对父亲说了第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师范读,生

6、自由读)师:我们从这句话中看出一个怎样的杜小康?生1:一个不能体贴父亲,只想着自己的杜小康。生2:一个不懂事、任性、爱撒娇的杜小康。生3:一个过惯了富裕日子、不能吃苦的杜小康。 (板书:幼稚 软弱)师: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二)(屏显)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 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 前方 1、师:前方到底是家, 还是无边的旷

7、野呢?是旷野,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请大家关注文本第2-19段,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心理感受的词语。生:茫然,恐惧。 (板书:茫然)师:杜小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你从哪些地方能直接或者间接感受到杜小康的这种心理(1) 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2 段)、 “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 (7 段) 、“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 (9 段)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 (15段) (家里本来有母亲、有朋友、有学校、有熟悉的环境,他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熟悉的坏境,失去了依靠,就会感到非常孤独。此时已经背井离乡,无家可归)(2) 无

8、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 (10 段)、 “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17段) (沿途一片安静,寂寥无人)(3) 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 (12 段)、 “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13 段) ( 炊烟总是和人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炊烟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人家 )(3) 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19段) (枯燥乏味,单调的生活)(4) 无知:“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11段)(前途未卜,一片茫然)师:环境的孤独寂寞让杜小康感到了茫然,恐惧。 (板书:环境孤独)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茫茫的水”其实是写他对前途的一片迷茫。大家有没有注意

9、到这一段中还有一个词,表明这个时候他除了对前方充满恐惧之外,其实还带有一点点的幻想或者说希望? 生:“撩逗”。师:“撩逗”,在字典中是挑逗,心存向往的意思。即使是在放鸭的过程中,他还对前方充满了一种幻想,向往,他有一个“前方”,大家看前面第4、5、6段中反复提到“向前”、“前方”,这“前方”到底是哪里呢?生:芦苇荡。2、师:这是怎样的芦荡呢?请同学们齐读第21段。 (生读)赏析师:这是初到目的地,杜小康眼中的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此时他的心情如何?生:害怕、胆怯、恐慌。 (板书:恐慌)师:课文中写道:“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为什么是第一回真正害怕?难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

10、吗?生: 周围环境令他感到压抑。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时,杜小康觉得自己变得非常渺小。师: 广袤的,幽深繁茂的环境带给杜小康巨大的心理压迫感,令人感觉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卑微。这个时候,杜小康害怕了,胆怯了。还有什么原因让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为什么是真正害怕? 生:在路上他也害怕,但是对前方还抱有希望,抱有幻想,现在他的希望破灭了,绝望了。师:的确,空旷陌生的环境、未卜迷茫的前途,让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害怕。但是这个时候他说要回家了吗?生(众):没有。师: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生:到达芦荡一段时间后的一天夜里。日子一天一天地

11、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害怕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生:孤独。 (板书: 孤独 )3、师:父亲就在身边,他为什么还会感到孤独呢?为什么还如此想家呢?请同学们采用改换人称方式,将文中的“杜小康”改为“我”,自由朗读课文第28到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杜小康的孤独?(生读)生:三处表现孤独的地方:第一处,“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第二处,“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第三处,“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师:在原著中有父子俩的一段对话: “饱

12、了吗?”“饱了。”“你饱了吗?”“我也饱了。”“就在河里洗碗?”“就在河里洗碗。”“困吗?”“不困。” 这就是他们父子俩之间的干巴巴的对话,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干巴巴? 生:因为他们整天从事放鸭的生活,生活非常单调,所以就有了这种干巴巴的对话。 师:是的,看似默契的对话背后反映出的是他们干巴巴的生活,这是无话可说的孤独,是情感的孤独,生活的孤独。 (板书: 情感孤独 生活孤独 )师: 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巨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终于在

13、睡梦中忍不住哭喊道 : “我要回家 我们比较一下意思差不多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在词语上有什么不同?生:没说“我不去放鸭了”,也没说“上岸”。他虽说想回家,但是不能说放弃自己的工作、责任。生:他似乎不像第一次那样任性了。师: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在孤独中备受煎熬的杜小康一直在压抑着情感,控制着自己,而在睡梦中终于爆发,这句话就是说一种情感的宣泄。此时的杜小康和说第一句话时的杜小康一样吗?生:不一样,是一个懂点事的杜小康。生:是一个在逐渐控制自己情绪的杜小康。生:一个不再由着性子,知道要面对困难的杜小康。师:看来此时的杜小康虽然幼稚,但在逐渐成长。 (板书: 日渐长大)师(小结):是

14、啊,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尤其是渐行渐远的家、空旷而陌生的环境和前途莫测的迷茫,这一切,使得年仅十三四岁的杜小康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但放鸭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漫长的日子里,前方永远只是无边的旷野吗?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继续向前方走去吧。(三)(屏显)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 前方 面对孤独,杜小康希望能够逃离。但是,逃离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因此杜小康接受了孤独,他慢慢地学着去适应“浮云、芦荡、炊烟”这些极具有孤独感的景色了,这些在他的眼里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磨难,那是什么?暴风雨来临了。(生读第36段)这是一个怎样恶劣的天气呢?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师: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课文哪一段描绘了杜小康雨夜找鸭的情形? 生(众):第38段。师:每每读到这一段,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幕幕的画面。下面老师把这一段朗读给大家听,请你们闭上眼睛,看脑海中在回放怎样的电影。 (师范读)师:这就是我们的杜小康,头上是如万辆战车般滚动的雷声,耳畔是呼呼的风声,身上砸着歇斯底里般的雨点,脸上和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