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25410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练习一、基础知识1. 给加点字注音。搽( ) 诓骗( ) 盲从( ) 豢养( ) 玄虚( ) 汲取( ) 压榨( ) 懦夫( ) 中伤( ) 折扣( ) 涵养( ) 步骤( ) 絮絮叨叨( ) 自吹自擂( )2根据拼音写汉字。mio( )茫 虚wng( ) 停zh( ) p( )如 dn( )词 鲁dn( ) gn g( ) gun gi( ) ln du( ) bn bn( )有礼 根深d( )固 z z( )不倦 不足为j( )3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繁植( ) 舍生求法( ) 不功自破( )尊循( ) 走头无路( ) 自爆自弃( )催残( ) 前

2、扑后继( ) 大发雷廷( )4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写词语。(1)诓骗: 。(2)孜孜不倦: 。(3)不言而喻: 。(4) :空而不切实,不可信。(5)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6)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7) :愚笨,不敏锐。(8)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呵!B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C对那些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在列车

3、上吸烟的旅客,要依法处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D绝大多数人还不懂得如何维护和促进健康,甚至有些人对自己的健康采取漠不关心、放任不管的态度。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立论文,这种文体通常是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通过批驳对方的观点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B怀疑与学问的作者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本文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从怀疑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提出分论点。C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有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

4、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来论证。D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7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二、阅读理解担当的力量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

5、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 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用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 C是

6、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

7、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

8、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孔子文涵,有改动)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9.选文第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2分) 10.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简析选文段的论证思路。(2分) 第五单元复习题答案1.ch kung mng hun xun j zh nu zhng zh hn zhu x li2.渺 妄 滞 譬 遁 钝 尴

9、尬 灌溉 懒惰 彬彬 蒂 孜孜 据3.殖 身 攻 遵 投 暴 摧 仆 霆4.(1)说谎话骗人 (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玄虚(5)前仆后继 (6)不攻自破 (7)鲁钝 (8)走投无路5.B(“随机应变”意思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是褒义词,此处褒词贬用。可换成“见风使舵”)6.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7.(1)中国的“脊梁”在这里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2)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

10、出学问家还是经常这样做的,并且使“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8.(2分)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9.(2分)不能,A、B、C三句分别举了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1分)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照应,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1分)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10(3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写出一种即可),(1分)举列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这一分论点,(1分)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1分 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11.(2分)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1分)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