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25338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识别四法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一个名词、形容词或是动词被活用时,词义也将有所变化。在文言文中某个词如果按通常的词义难以解释得合乎情理或翻译不顺畅通达,就要考虑词类活用了。识别词类活用,要从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考虑,也可以从语法和词汇两方面综合考虑。 一、成分分析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每一类词都有区别于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如名词经常用作 主语、定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谓语等。所以,确定了某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就能确定其词性,也就能断定其活用情况了。在具体分析句子成分时,先找出句中的谓语,因为谓语很少省略,又由于其处于

2、主干的地位,找到它就可顺利找到主语和宾语以及其他次要成分。 例1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句中“太子犯法”的“法”作动词谓语“犯”的宾语,是名词,指法律、法令;“法之不行”的“法”作主语,也是名词。这是“法”的常。见用法。而“将法太子”的“法”后边带名词宾语“太子”,处于谓语的位置,所以“法”则具有动词的特点,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依法惩处的意思。 例2 殚其地之出。 例3 神弗福也。 例4 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句中的谓语是“殚”,“殚”所带的宾语“出”原为动词,因其充当了宾语,故活用作名词,译作“出产的东西”。例3名中的谓语是“福”,“福”是陈述主语“神

3、”的行为的,故原本为名词的“福”活用作动词,译作“赐福”。例4句中的谓语是“绿”,“绿”带了宾语“江南岸”,故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作“使绿”。 二、词组界定法 文言句中,词和词在结构上会组合成各种关系,如并列、修饰(偏正)、主谓、动宾等。若正确界定某词和它邻近词语的组合关系,就能确定其词性,从而识别是否词类活用。 例5 驴不胜怒,蹄之。 例6 温故而知新。 例5句中“蹄之”只能是动宾关系,故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译作“用蹄子踢”。例6句中“温故”和“知新”都是动宾关系,故充当宾语的形容词“故”和“新”都活用作名词,译作“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 三、标志确认法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往往

4、具有语法上的某种标志。找到这些标志,就可以确认某些词是否活用了。 (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偏正)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若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动宾关系;若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 例7 于房前! 句中只有“子房(即张良)”和“前”两个名词,子房”是主语,“前”处于谓语位置,它们既不会是并列关系“子房和前”,也不会是偏正关系“子房的前”,只能是主谓关系。故“前”应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全句意为“子房,上前来!” 例8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句中“君君”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前一个“君”受副词“无”修饰,后面带宾语

5、“君”,说明前一个“君”已活用作动词了,意思是“把当做君”,“无君君之心”即“没有把君当作君”,也就是不尊重君主。 (二)形容词用在名词前面,如果不是修饰(偏正)关系,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构成 支配(动宾)关系。 例9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句中的“善留侯张良”,不是“友好的(或善良的)留侯张良”,而是“对留侯张良友好”。 (三)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当”、“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通常用于动词之前,现用于名词前,说明这个名词已取得了动词的功能。 例10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例11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晏为相。 例10句中名词“水”

6、放在能愿动词“能”的后面,活用作动词,当“游水”讲。例11句中“王”前面的“欲”是能愿动词,说明“王”已活用作动词,作“称王讲。 (四)名词放在副词后面,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一般活用作动词。因为名词不受副词修 饰,如受副词修饰,说明它临时取得了动词的功能。 例12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例13 二月草已芽。 例12中“农”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例13中“芽”前面有副词“已”,说明“农”、“芽”已活用作动词,“农”指“从事农业生产”,“芽”指“发芽”。 (五)“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的名词、形容词及部分“者”字结构“者”字前面的名词,也往往活用作动词。 例14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

7、所罾鱼腹中。 例15 世上所高,莫若黄帝。 “所”字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如“所见”的意思是“见到的(东西)”。名词放在“所”字后边也就活用作动词。例14中“罾”本是一种鱼网,“所罾”就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同样,“所”字后边的形容词也变为动词,例15中“所高”指“所推崇的人”。 例16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平? 句中“侯”本指“侯爵”,名词,这里放在“者”字前面,活用作动词,当“称侯”讲。 (六)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宾语前面,一般活用作动词。因为这个名词、形容词带上了宾语,取得了动词的功能。 例17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例18

8、 父曰:“履我。” 例17中的“器”和例18中的“履”后面分别带了代词宾语“之”和“我”,故活用作动词,“器”即“器重”,“履”即“给穿上鞋子”。 (七)名词后面带了用介词结构作的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名词本来不带补语,一旦带上补语,则前后构成了动补关系,这个名词就有动词的功能了。例19 今王鼓乐于此。句中“鼓乐”本为名词,用在补语“于此之 前,活用如动词;意为“击鼓,)、“奏乐”。 (八)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20 盂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例21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而”是个连词,经常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连接形容词,但不能用来连接名词。如果在“而”

9、所连接的前后两项中,其中一项已知为动词,与之相应的那一项名词则用如动词,这可以从对称结构方面予以判断。例20中“而”连接谓语成分“见”和“衣冠”,“见”是动词,“衣冠”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作“穿衣戴帽讲。例21中“蚕而衣”与“耕而食相对,“耕和“食”是动词,故“蚕”和“衣”也用如动词,意即养蚕和做衣。 (九)名词单独处于句中谓语地位;一般用如动词。 例22 许于冠乎?曰:“冠。” 例23 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例22中后一个“冠”单独处于谓语位置,用作动词,意为“戴帽子”。例23中“族本义为“家族”,名词,这里单独处于谓语地位,用作动词,意为”诛灭九族“。 以上这些还不能概括名词、形容词

10、用作动词的所有情况,只是选择其主要的方面作了介绍。同时,上述所列举这些标志还经常综合出现,如“左右欲刃相如”,“刃”前有能愿动词“欲”,后有宾语“相如”,全句除了“刃又没有别的词可充当谓语动词,这样,从全句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就不难识别“刃”是名词作动词了。因此,阅读文言文时要灵活掌握。 四、文章推断法 词类活用中,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作 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一般用作使动。 例2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此处意为“使活”,“活之”即“使他活下来”。 而及物动词是否用于使动,要看语境即上下文的意义而定。 例25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句中“降武”不是“归降苏武”

11、而是“使苏武归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都是在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前提下作进一步分析、判断的;就是说,如果作为一般动词的意义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用于使动和意动。从使动和意动的语法意义来说,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因此,判断时更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例26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卞。 例27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例28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例29 孟尝君客我。 例26中“小鲁”、“小天下”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显然是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这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27中形容词“尊”用作使动,后面带“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安君之位尊”,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28中“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成为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例29中“客我”是以我为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