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25309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音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迪沟镇中心小学 张平)【摘要】: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关键词:新课标,培养,兴趣,方法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把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的确,兴趣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2、重要意义,是使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而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与参与程度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喜欢唱流行歌曲,但不喜欢唱教科书上的“歌”。而且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更是兴趣皆无。探究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音乐课在学校基础教育中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学生在重视的程度上显然不如其他升学考试科目,学生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科目。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形同虚设。(二)、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孤立地把音乐课看作是纯理性知识的传授和技术训练,削弱

3、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目前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唱歌为主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为目标。这样就出现了有的学生虽然在教师的教授下音符的时值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唱谱仍然是无节奏无音准,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了,根本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三)、音乐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灌输式、模仿式的方法占据着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这样就封锁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四)、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往往让孩子过早接受片面的艺术职业教育,不顾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条件和特点,不按音乐艺术的自身规律,让孩子被迫致力于技术的训练,力求达到技能的掌握,

4、从而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原有的乐趣和敏感。对学生来讲,音乐首先应该是生活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概念,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为此我们要建立起围绕着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和变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他们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一)、教师要引发学生音乐兴趣。鉴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主动了解他们的音乐喜好,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如在音乐教室布置音乐家肖像和一些

5、乐器图,让学生搜集有关音乐的资料并办成板报等,让学生在浓厚艺术氛围中受到熏陶。在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气氛,“动”“静”结合,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失灵活,构建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在课堂中搭建多种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情表现,如设“小小指挥家”“小小舞蹈家”“歌唱小能手”等情景舞台,进行多种潜能评价,从而培养、强化和延续兴趣。(二)、故事激趣: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小麻雀、小乌鸦爱妈妈等活动时,我把歌词的内容编成了一个一个的有趣故事,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

6、的教学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问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耍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据调查目前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从电视、VCD、DVD等渠道获取流行音乐的信息,而这些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势必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冲击。面对挑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把课堂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生活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演唱、视唱、理论等把那些好的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来,逐步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四)、积极动脑编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

7、,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讨。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我在教唱小麻雀这首歌时,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我的创造”为歌曲填新词。学生开动脑筋,经过和同伴的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词这么改: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摇尾巴,见了妈妈跳支舞呀,见了小朋友握握手还有的这么改:!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是那么的欢畅

8、!(五)、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兴趣。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小道具,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做不同的动物头饰,自己设计舞蹈动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唱二年级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时,学生们都戴着自己亲手做的头饰,扮演着小猫、小狗、小兔子各种小动物等,边唱边表演

9、,他们微笑着带着表情,可爱极了!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时间象小马车这课时,学生们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境。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六)、简单歌词故事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愉快的梦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想象着甜美的梦,当我欣赏

10、完愉快的梦时,孩子们纷纷说出心中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到蓝蓝的夜空下听爷爷讲故事,有的同学说好像坐在飞船上在太空游玩,等等不同想象力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是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通过编创故事,使乐曲充满了生命力,变抽象为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要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音乐学科才能对学生有着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采取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

11、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创设优美宜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参考文献: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2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陶晓勇,周利利.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音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