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25281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无论是学校教研部门,还是数学教师,普遍存在重新授课教学,轻练习课教学的现象。2、 教学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重复机械地训练,造成练习存在多、繁、杂的现象。3、课前备课不充分,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整合,泛泛而练,因而效果不佳。 4、 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5、 过分追求解题结果,忽略了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的探索与总结,致使学生解题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6、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数学教材上

2、的练习题设计上,专家们都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的一些难度各异的题目。而不少教师却没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教学中采用“一锅端”的方式,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3、,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研究与探索”,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

4、质”。 二、研究目标 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练习课设计水平和练习课组织实施能力。2.通过课题研究,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答题能力。3.提升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使在学生思维、技能以及对数学的兴趣等方面发生良性变化。三、概念的界定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它是继新课教授之后,为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另类学习活动。它是小学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

5、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

6、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

7、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

8、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

9、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理论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的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练习: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同时这种练习应当是练习内

10、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那种靠大量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3、有意义教学的理论有意义教学的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同时有意义的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的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学习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得到来至外界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七、研究对象 本校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学生八、研究方

11、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践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 验总结法九、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1、制定课题方案。2、针对本年级的学生对练习课的掌握情况和教师对练习课设计的一些看法,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 3、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2、在本校教师和本年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3、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4、注意资料收集归档。5、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6、 初步撰写优秀案例

12、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3、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对比研究数据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案例等,撰写结题报告。十、研究成果形式 1、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开题报告2.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调查材料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调查问卷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研究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4.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5.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练习课指导案例6.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学生个案7.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练习课教学相关论文8.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具体实施阶段的阶段性小结9.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报告10.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结题报告十一、研究组成员简阳市新市镇中心小学 邓绍红 刘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