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5233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复习表格化知识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中 历 史 复 习必 修 课 程历史()专题考试范围知识点拨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百家: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

2、了条件。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影响特点)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道家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庄子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百家争鸣的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3、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人物时代主要观点影响孔子春秋末期思想核心:仁“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一生追求“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中庸;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了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贡献

4、: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孟子战国中期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其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很难实现)荀子战国末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著名观点,即“君舟民水”。(民本思想)“性恶论”。 主张“法治”。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

5、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董仲舒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

6、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政(政治);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的影响:使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上升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隋唐以后,儒家经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民间向学的风气,儒学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宋明理学程朱

7、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2)思想观点:代表人物时代背景主要观点影响程颢程颐佛教、道教的兴盛;唐末封建割据局面;辽宋对峙,使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受到挑战。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朱熹“理气论”,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心性论”,认为性无不善,人们应克制自己

8、的情感,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灭人欲,存天理)。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王阳明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佛教思想的影响。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

9、到一个新阶段,号称心学,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2、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明朝后期人。自称“异端”。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尖锐揭露道学家的

10、伪善无能。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扬吴起、商鞅改革,肯定农民起义。)进步性: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末清初,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逐步达到顶峰,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科技上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人物及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共同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土

11、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即研究学术要为现实所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3、明清时期儒学地位: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4、明清儒学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12、: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专题考试范围知识点拨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四大发明发明产生外传影响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

13、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了中国和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13世纪传到西欧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对世界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

14、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汉字与书画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起源: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称为“文字图画”。(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趋势: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

15、书法艺术含义: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独特艺术。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即线的运动)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汉字演变的主流)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4)书法的发展历程: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