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5117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工程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工程大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模式识别姓名: 班级:20120811学号: 实验名称规范程度原理叙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成绩图像的贝叶斯分类K均值聚类算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平均成绩折合成绩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2015年 4月实验 1 图像的贝叶斯分类1.1 实验目的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 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1.2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 D538、MATLAB1.3 实验原理1.3.1 基本原理阈值化分割算法是

2、计算机视觉中的常用算法,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 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 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 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此过程中,确定阈值是分割的 关键。对一般的图像进行分割处理通常对图像的灰度分布有一定的假设,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 图像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可描述如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 于目标和背景内部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像素 灰度值有较大差别,此时,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

3、上可看作是由分别对应于目标和背景的两 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而且这两个分布应大小接近,且均值足够远,方差足够小,这种情 况下直方图呈现较明显的双峰。类似地,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单峰灰度目标,则直方图可能 呈现较明显的多峰。上述图像模型只是理想情况,有时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交错。这时如用全 局阈值进行分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割误差包括将目标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分为目标两 大类。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错误分割的概率,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选取最优阈值。这里所谓 的最优阈值,就是指能使误分割概率最小的分割阈值。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成是对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种近似。如一幅图像中只包含目标和背景两类

4、灰度区域,那么直方图所 代表的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加权和。如果 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就有可能计算出使目标和背景两类误分割概率最小的最优阈值。假设目标与背景两类像素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混有加性高斯噪声,上述分类问题可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来解决。以p与分别表示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与P2分别表示两类的先验概率则图像的混合概率密度函数用下式表示p(x) = Pp (x) + P p (x)1 1 2 2式中pi和P2分别为1p2(丫-I、)22b 22P + P 二 1121、2是针对背景和目标两类区域灰度均值叫与巴的标准差。

5、若假定目标的灰度较亮,其灰度均值为12,背景的灰度较暗其灰度均值为叫因此有12现若规定一门限值T对图像进行分割,势必会产生将目标划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划分为目标这 两类错误。通过适当选择阈值T,可令这两类错误概率为最小,则该阈值T即为最佳阈值。把目标错分为背景的概率可表示为gp (x)dx2把背景错分为目标的概率可表示为E (T)=卜 p (x)dx2 T 1总的误差概率为E(T)二 PE (T) + PE (T)2 1 1 2为求得使误差概率最小的阈值T,可将E (T)对T求导并令导数为零,可得Pp (T)二 Pp (T)1 1 2 2 代换后,可得l Pg(T A )2(T)2Pg2g 22g

6、 22 1 1 1G 2, P )ln t此时若设G1=G2 =G 则有12T = AA2A AIP 丿1 2 1若还有P = P的条件,则这时的最优阈值就是两类区域灰度均值A与A的平均值。12上面的推导是针对图像灰度值服从正态分布时的情况,如果灰度值服从其它分布,依 理也可求出最优阈值来。一般情况下,在不清楚灰度值分布时,通常可假定灰度值服从正态 分布。因此,本课题中亦可使用此方法来求得最优阈值,来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1.3.2 最优阈值的迭代算法在实际使用最优阈值进行分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迭代算法来求得最优阈值。设有一幅 数字图像 f (x, y) ,混有加性高斯噪声,可表示为g (x,

7、y) = f (x, y) + n( x, y)此处假设图像上各点的噪声相互独立,且具有零均值,如果通过阈值分割将图像分为 目标与背景两部分,则每一部分仍然有噪声点随机作用于其上,于是,目标 g (x,y)和 1g ( x, y ) 可表示为2g (x, y) = f (x, y) + n(x, y)11g (x, y) = f (x, y) + n(x, y)22迭代过程中,会多次地对g (x, y)和g (x, y)求均值,则12Eg (x,y) = Ef (x,y) + n(x,y) = Ef (x,y)1 1 1Eg (x, y)二 Ef (x, y) + n(x, y)二 Ef (x

8、, y)2 2 2 可见,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目标和背景的平均灰度都趋向于真实值。因此,用迭代算法求 得的最佳阈值不受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最优阈值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的迭代步骤为:(1) 确定一个初始阈值T , T可取为00S + ST = minmax0 2式中, S 和 S 为图像灰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min max(2) 利用第k次迭代得到的阈值将图像分为目标R和背景R两大区域,其中12R 二f (x, y)1 f (x, y) T 1kR 二f (x, y)10 f (x, y) =TK)iForeground=iForeground+1;ForegroundSum=Foreground

9、Sum+double(tmp); elseiBackground=iBackground+1;BackgroundSum=BackgroundSum+double(tmp); endendendZO=ForegroundSum/iForeground;ZB=BackgroundSum/iBackground;TKTmp=double(ZO+ZB)/2);if(TKTmp=TK)bCal=0;elseTK=TKTmp;endenddisp(strcat(diedaihoudeyuzhi,num2str(TK);newI=im2bw(I,double(TK)/255);imshow(I)figur

10、eimshow(newI)1.5、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得到的迭代后的分割阈值:94.8064分割效果图如下所示。图 1.5.1 原始图像图 1.5.2 分割后的图像图 1.5.3 原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实验分析: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 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 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 中的任何一类。其中确定阈值是分割的关键。最优阈值的求得需要使用迭代算法。它将会影 响到迭代的次数和结果精度。实验2 K均值聚类算法2.1实验目的将模式

11、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 K 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类的基 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2.2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 D538、MATLAB、WIT2.3实验原理K 均值聚类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一、初始化聚类中心1、根据具体问题,凭经验从样本集中选出 C 个比较合适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 心。2、用前 C 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3、将全部样本随机地分成 C 类,计算每类的样本均值,将样本均值作为初始聚 类中心。二、初始聚类1、按就近原则将样本归入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中。2、取一样本,将其归入与其最近的聚类中心的那一类中,重新计算样本均值, 更新聚类中心。然后取下一样本,

12、重复操作,直至所有样本归入相应类中。三、判断聚类是否合理 采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判断聚类是否合理,不合理则修改分类。循环进行判断、 修改直至达到算法终止条件。2.4 实验步骤及程序实验步骤:1、读取原始图像,确定四个初始聚类中心。2、计算各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以及各点到不同聚类中心的距离之差,选取距离最近的聚 类中心作为该点的聚类中心,依据此原理将属于不同聚类中心的元素聚类。3、求各类的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检验是否满足精度条件。4、输出的四个聚类中心值,将图像分成四类输出。实验程序:clccleartic% A=imread(peppers.jpg);A=imread(N:模式识别实验资料实验图片peppers.bmp);figure,imshow(A)figure,imhis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