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5077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张娜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择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法与学法几个部分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柯桢。文章从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说起,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又告诉我们物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它对农业到底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告诉我们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最后告诉我们研究物候的重大意义。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讲的是第2课时。作为一篇科谱小品文,文章在具

2、有条理性的同时,也具有文学性。它摆脱了一般事理性说明文艰涩、难懂的性质、文章的语言准确严谨且生动优美,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两个教学重点。一是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二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以及编者的意图,我确立了下列目标。从知识能力方面来看:一是了解物候知识,二是初步了解说明文。从情感来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二、 媒体设计媒体内容媒体类型教学作用教学作用占用时间媒体来源春夏秋冬四季动画视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问解释3互联网文章说明的几个问题文本巩固归纳2自制合作探究文本 图片除直观外,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探究兴趣提问-说明-总

3、结10互联网揣摩语言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提问-解释-归纳8自制小结,课后作业文本 图片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总结2自制拓展延伸文本 图片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5自制三、 教学设计 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媒体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欣赏四季美丽的动画,说出描绘的季节,明白大自然是有语言的。2、提示课题播放插件,春、夏、秋、冬几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河水解冻,树木发芽,知了声声,黄叶簌簌落下,草木枯荣,大雪纷纷等。学生认真看动画,与老师一块分析所描绘的季节,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利用四季有代表性的事物,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点出课题。激发

4、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快的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教学中。合作探究1、出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上节内容让学生巩固,引出探究问题。2、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让学生解决问题。肯定学生答案。3、引导学生复习说明顺序,分析本部分顺序以及全文顺序。显示图片三月的古草与三月的海、四月的内与大连、天山山顶和山腰、现代和古代三月的长城。对于说明顺序的介绍。并验证了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学生首先认真读课文,了解每部分的内容。其次互相探它们之间的顺序。最后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让学生对于上节课的内容得以巩固,并由此引入本节所要处理的问题。用直观的画面激发同学们的分析和探究兴趣。对于说明的顺序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

5、发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对于说明顺序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够进行辨析。揣摩语言1、让学生比较文本内容与1、2自然段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引导同学们分析文本中几个画线词语的准确性。出示了所拟定的开头和体现说明文用语严谨准确的两个句子。首先用心读1、2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它与所拟开头的不同。明确原文的生动性。其次分析所给两句中画线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它们的严谨和准确性。通过大量的谚语让学生们对于物候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除此也掌握一些涵有物候知识的诗句。节省了课堂用时,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们对出示的谚语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物候知识。图文并茂的出示了有关谚语和含有物候知识的诗句。认真看

6、老师搜集的谚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了解所出示诗句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四、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情境,通过一个视频插件创设出大然然的景象,给学生以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在解决理清课文顺序时,我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一个教学重点。在学习文章准确严谨、优美生动的语言时,我采用品读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教学中也有延伸拓展,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已所收集的谚语,并用物候知识分析其中的内涵,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与钻研科学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