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4850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每当授徒乡间,长昼多暇,独舒蒲席于大树下,左茗右烟,手握葵扇,偃蹇终日。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虽床笫鄙亵之语,市井荒唐之言,亦倾听无倦容。人以其易亲,故乐近之。晚归篝灯,组织所闻,或合数人之话语为一事,或合数事之曲折为一传 , 但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其文非一朝所猝办 , 其事亦非一日所网罗,历二十年,稿三数易,始得此高不盈寸之聊斋志异。 (摘自清稗类钞)(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2、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摘自过庭录)【注释】淄川古地名,今山东境内。蒲席用蒲苇编织的席子。偃蹇形容曲背。床笫指男女私情之事。传故事。猝办一下子完成。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 稿三数易_罕受人言_自谪巴陵_(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3)请选出与“人以其易亲”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悦观听B.正患无隙以规之C.子京忽以书抵仲淹D.

3、不以物喜(4)小杭读文章时画出了不理解的语句,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5)结合两文内容,请从创作过程与创作目的两个角度谈谈聊斋志异和岳阳楼记的不同之处。 【答案】 (1)更改、改变;少;被贬官,降职(2)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D(4)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5)创作过程:蒲松龄从民间到处收集故事,组织撰写,历经20多年,多处修改而写成聊斋志异。范仲淹想规劝好友却正愁没有机会,刚好滕子京来求取文章,范仲淹就写下了岳阳楼记。 创作目的:聊斋志异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就行。岳阳楼记是用

4、以劝谏老朋友的。【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更:更改、改变。谪:降职。 (2)根据句意: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故句子划分为: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3)A.使,令。B.来。C.给。D.与例句都是“因为”的意思。故选D。 (4)本题注意关键词:烟茗: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谑:尽兴地游乐。 (5)从创作过程来看,甲文,蒲松龄白天搜集人们的言语故事,“晚归篝灯,组织所闻”“历二十年,稿三数易”才创作出聊斋志异;乙文,根据“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范

5、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从创作目的来看,甲文根据“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可知道其目的是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就行。乙文根据“其意盖在谏故人耳。”可知目的是规劝和勉励滕子京。 故答案为:更改、改变;少;被贬官,降职;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D; 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 创作过程:蒲松龄从民间到处收集故事,组织撰写,历经20多年,多处修改而写成聊斋志异。范仲淹想规劝好友却正愁没有机会,刚好滕子京来求取文章,范仲淹就写下了岳阳楼记。 创作目的:聊斋志异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

6、看就行。岳阳楼记是用以劝谏老朋友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7、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甲文,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每当在乡间教授徒弟乡间,白天的大多时间,蒲松龄独自将用蒲苇编织的席子放在大树下,右边是香烟,左边是大壶,手拿蒲葵扇,整天都是曲背。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即使都是男女私情之事,鄙陋轻慢的话,街市上行事比较离谱的话,也是仔细倾听毫无疲倦。人们因蒲松龄平易近人,都乐于接近他。晚上回来后,点上灯火,把自己白天听到了组织起来,有的将几个人的话语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故事,有的将几个人的曲

8、折事合成一个故事,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他的文章并非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书中的故事也不是天搜集来的,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稿子修改的三次,才得到这高不到一寸后的聊斋志异。 乙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2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至若

9、春和景明_ 属予作文以记之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 焉得更有此人_【答案】 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乐”属于词类活用,“景”“更”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10、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患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11、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肉食者鄙(_) 神弗福也(_) 望其旗靡(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历史散文,以精练的笔法和精当的剪裁塑造了曹刿极具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形象。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体现出乡人对权贵的嘲讽和消极态度。C.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的两次决策均遭到曹刿否定,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鲁庄公在军事上的轻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的从善如流。D.文章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详写论战,略写请见、参战等,详略得当,有力地

12、突出了中心。【答案】 (1)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倒下(2)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全部明察,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了解清楚,但一定要用诚心对待。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3)B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鄙”属于古今异义词,“福”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实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全部明察,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了解清楚,但一定要用诚心

13、对待。 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3)ACD分析理解正确。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故答案为: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倒下 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全部明察,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了解清楚,但一定要用诚心对待。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

14、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注】埒(li):等同,齐等。矱(yu):尺度。朴:通“扑”,打人的器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日记数千言_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