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50243.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24795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应用502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比的应用502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比的应用502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比的应用5024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比的应用5024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的应用502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应用50243.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比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

2、决实际问题。教学课时:12课时内 容课 时 数生活中的比3比的化简4比的应用练习三3机动2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1、比的意义。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具准备】 CAI课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 说 明一、 情境引入(一)出示47页图示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

3、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

4、个比值小。(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 认一认1、 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2、 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三、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四 说一说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2、计算比值。五 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六 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

5、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学生填表。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探究后回答。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如:64写作6:4,读作6比4。6:4=64=1.5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比与除法、

6、分数有什么关系?【教学反思】教材的取舍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

7、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8、)”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课题 生活中的比(2 ) 第 2 课时学材分析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体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学情分析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导学策略

9、教学准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二、讲授新课(一)教学补充例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 23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3小结4练习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

10、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二)教学例2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4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三)归纳总结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四)练习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11、(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例如: 3比2 记作:322比3 记作:23100比2 记作:1002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4练习:求比值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1教师提问(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

12、(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2比的分数形式(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板书:3除以2可以写成23 ,仍读作“2比3”(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一)选择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二)思考题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3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

13、,每分钟120转。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学生口答(1)长是宽的几倍,有时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时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几比几(2)3分米和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引导学生观察板书 ,什么叫比?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广泛存在。同时,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还将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教师还

14、可以鼓励学生计算每个比的比值,并说一说生活中的“比”。学生把前面情境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写成比的形式,说一说每个比所代表的意义。教学反思课题 生活中的比 3 学材分析已抽象出比的概念,学会了求比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比表示比较合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巩固求比值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导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2乙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