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2464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教案全套三国演义导读(选修课)一、教学目标1、培养阅读三国演义等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2、形成良好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二、学习要求1、阅读三国演义原著。2、学习从形象刻画、情节构成、主题分析、语言品味等方面鉴赏小说,把握小说通过设置情节和塑造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的艺术特性、三、学法指导1、结合文本,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容;2、观赏与课文相关的音像资

2、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运用多种解读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多元解读,同时注意尊重文本,不宜无限制的拓展和延伸。作品简介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罗贯中著。对作者罗贯中,史书上并没记载。今人只知道他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在1330年到1400年期间。他所写的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现在流传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和三遂平妖传等。他亦能词曲,还写过杂剧,现在流传的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民间创作的基础上,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3、经过艰苦的再创作而成的。它的史实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还参考了后汉书、晋书、资治通鉴,所以大的框架和历史基本相符,但小说的精彩部分,几乎都是虚构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至280年近百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至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小说通过敷演魏、蜀、吴三国的兴亡盛衰,反映了自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统治者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封建军阀、官僚和广大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露了统治者凶狠残暴、鱼肉百姓的本性。小说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正统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憎恨暴君的思想情感,这从小说中对刘备、曹操的性格行为描写可以看

4、得出来.刘备为人宽厚,曹操为人残暴;刘备待人以诚以信,曹操待人以奸以诈;刘备为官每与民和睦相处,秋毫无犯,曹操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刘备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举事,常为自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灾难自责,曹操信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哲学,”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刘备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信 于天下,吾不为也”,与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国演义除了表现老百姓对明君贤相的渴望这一理想外,还极力宣扬义气的思想。刘、关、张桃园结义,千古流芳,荡气回肠,并不是他们的结义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

5、日死”的震撼力 使然,而是他们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实践了这一诺言。关羽是义气的化身。许田射猎时,他拍马提刀而出,欲斩曹操,是忠义使然;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忠义积兄弟义气的集中体现。为表现关公的忠义,小说除了通过关公具体的言辞行为浓墨加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人的感受予以渲染。第二十七回写到,荣阳大守王植欲谋害关公,密使部下从事胡班三更放火。胡班寻思,久闻关公之名,末识关公之人,不如往而窥之。于是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将关羽的人格魅力写到极致。关羽败走麦城遇害后,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亲自出兵讨伐孙吴,结果在 亭一战中大败亏输,大大地

6、伤了蜀汉的元气,刘备不久也含恨死去。这不仅仅是兄弟三人的情义使然,它从另一个方面衬托了关羽忠肝义胆的凛然正气。在艺术上,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人物塑造,是古代长篇历史小说里成就最高的。三国的历史是一部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贯串其中。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吸收了左传、史记等史书的优秀传统,以人物为中心,围绕天时、地利、人心向背、双方主帅的才能、谋士的智慧等方面营造出大战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这么构思的。这两个战役都是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它们之所以为人所熟知,和三国演义的成功描写有极大的关系.以赤壁之战为例,作者从第四十三回到第五十回

7、,用了整整八回的巨大篇幅来重点描绘这一场事关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曹操刚刚剿灭袁绍,收复刘琮,士气旺盛,兵强马壮,正欲一鼓作气,荡平江东,完成霸业。曹操亲率精兵二十多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杀奔长江;东吴虽历经三代,但孙权年少,根基未稳,是战是降,内部意见还未统一;至于刘备,刚刚大败于曹操,虽有三分天下之雄心,却无迎战曹操之实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出使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输,说服孙权坚定了决战的信心.孙刘联合之战略既成,曹操想逼迫孙权投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横梁赋诗,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境的险恶。相反,孙刘以哀兵之势,处处小心谨慎,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有利条

8、件包括自然条件。决战气氛越来越浓厚,曹操和孙刘的力量对比也在不知不觉申发生了转变。最后曹操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三国演义在成功描写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形象.曹操、诸葛亮、关羽被认为是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三个人物.毛宗岗称这三人为三绝,曹操是奸雄第一奇人,诸葛亮是贤相第一奇人,关羽是名将第一奇人。曹操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集各种复杂性格于一身:奸诈时深不可测,坦率时推心置腹;静时隐忍不发,动时快如疾风;偶尔刚 自用,多数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既不信任何人,又能驾驭所有人。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息息相关.诸葛亮是贤相的典型,是军事智慧和政治智慧的化

9、身.他不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制订战略高瞻远瞩,而且足智多谋,战术应用得心应手。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刘备集团的灵魂,也是三国演义整部小说最重要的人物.自他出场以后,情节风吹云动,故事精彩纷呈.关羽神勇过人,忠心不二,是古今忠勇第一人。但他有个缺点,即高傲自大,终因自己的意气用事,招来杀身之积,而且给蜀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三国演义写的是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一百一十多年间饿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和黄巾起义写起,描写了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主要叙述了曹操集团、刘备集团、东吴孙氏集团的掘起和发展壮大,以及三国鼎立,相互争耳,最终被司马

10、氏所统一的改事.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它所表现的主要是什么思想?多年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人说体现了拥护刘备反对曹操的倾向,有人说表现了封建正统思想,有人说是歌颂仁政,有人说是赞美忠义,有人说是肯定封建大一统,有人说是讴歌封建贤才,等等.其实,作为一部长达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思想内涵是丰富复杂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把它的主题或思想准确地概括出来。为了避免用简单的思想模式把三国演义的内容抽象化,防止以偏概全的机械化分析,我们在阅读欣赏三国演义的时候,应该从小说的实际内容出发,抓庄小说描写的主要方面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分析,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或思想倾向。

11、 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人物是乱世英雄,叙述的是乱世英雄争王争霸的历史,在对三国历史的叙述中,罗贯中试图探讨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天下大乱和分裂?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样的英雄才能够在乱世称王称霸统一天下?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作者写了东汉末年几个皇帝的昏庸无能,他们宠信宦官,亲小人,远贤臣,造成了宦官和董卓的专仅作乱,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揭示了天下动乱的原因。同时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刘禅、孙皓两个昏庸无道的皇帝,他们宠信宦官,荒淫误国,造成了蜀汉和乐吴的灭亡,与开篇对汉末皇帝的描写首尾呼应,具有警示戒鉴的作用。 小说描写了汉末群雄并峙军阀混战的局面,写了袁绍、袁术、刘表、刘障、吕布、

12、张鲁等割据军阀,但这些人不是懦弱无能,就是缺乏远见,不是心胸狭隘,就是有勇无谋,最后一个个遭受惨败,被人消灭或吞并,在作者看来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那么,真正的英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在小说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作者借曹操之口表达了对英雄的认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着也。”英雄应该有远大的志向,有吞并天下的雄心,而且还要有权谋。在书中真正符合这一条件能称得上大英雄的是曹操、刘备和孙仅,三人都具有雄才大略,是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作者称曹操为”奸雄”,刘备为枭雄”,孙权是碧眼紫髯的英雄,在天下混战的年代,三人战败了群雄,三分了天下,鼎足而立,创建了帝

13、王基业。 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分疆裂土,称王称霸,关键在于他们心怀大志,胸有权谋,能够举贤任能,将天下的人才招揽在自己的麾下,为自己所用。人才和谋略是他们称王称霸的决定性因素。曹操是一个“乱世奸雄”,他虽然奸诈猜忌,居心不正,但却具有英雄气概,有雄才大略。在战略决策上,他强占天时,夺取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到处延揽人才,他手下的智谋之士有荀彧、郭嘉、许攸等人,猛将有张辽、许褚、典韦、张 、庞德、李典、乐进等。其中许攸本来是袁绍的谋士,张辽是吕布的手下,庞德是马超的手下,最后都成为他的得力将领。甚至为了把刘备的谋士徐庶弄到自已手下,他不惜采用卑鄙的手段,将徐庶

14、的母亲做人质,要挟徐庶力自己出刀。刘备的成功也许最能说明谋略和人才的重要性。刘备胸怀大志,心有权谋,立志复兴汉室.在开始时,由于他战略方针不明确,缺少谋士和战将,仅靠他和关羽、张飞三人乱闯,到处吃败仗,甚至连一块属于自已的小小地盘也没有争到。但自从他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做了军师,采纳了诸葛亮先取荆州,后夺西川,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又招纳了赵云、黄忠、严颜、马超、魏延等勇将,他才走出困境,一步步实现了称王称霸的梦想.刘备的另一个策略是广行仁义,收买人心。他本着“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原则行事,陶谦几灰想把徐州让给他,他都拒而不受,直到老百姓真心拥护自已时才领徐州事。新野兵败后,他带着十几万百姓

15、渡江,别人劝他放弃百姓自已逃走,他不愿意。他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拥戴,得人心是他成功的基础。孙权坐守江东,占有地利,在父兄开创基业的基础上开疆拓土,是一个守成型的英雄。他的哥哥孙策在临死前曾对他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千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招纳贤才,知人善任是孙仅事仙成功的保证,对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他都能按才任用,用之不疑。与曹操、刘备、孙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衰绍,本来他的地盘和势力最大,兵多将广,最有可能成为一代霸主.但他性格软弱,刚 自用,胸无大志,不能知人善任,造成内部不和。他因猜疑杀了谋士田丰,赶走了谋士许攸,因小儿生病而不愿出兵

16、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坐失良机等,最终败在曹操手下. 三国演义一书,写了政治上的策略,军事上的战略,人事上的谋略,读三国演义,你可以感觉到奇谋妙计层出不穷,诸如美人计、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空城计、连环计等,令人咋舌。运用谋略的得当与否,往往成为战争和事业胜败的关键。官渡之战,衰绍谋略失策,用人不当,被曹操以少胜多,打得大败,终至灭亡。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周瑜奇谋妙算,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扭转了战争的局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司马懿老谋深算,诈病除曹爽,夺取了曹魏朝廷的大权,最后由司马氏统一了天下。在曹操、刘备、孙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军师谋士,为他们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给他们争夺天下称王称霸提供战略战术上的决策。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这些军师谋士的辅佐,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