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24500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呈l堕墨室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铁路概况路网设备截至200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位复线里程264万公里,复线率343%电气化里程244万公里.电气化率317%;机车拥有量达到178万台,其中内燃,电力机车比重为993%,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牵引:客车拥有量达到426万辆,其中空调车230万辆,占客车总数的5397%:货车拥有量达到5667万辆.近年来.中国铁路每年投产新线都超过1OOO公里.中国铁路近年来建设成就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见图1图2.运输业绩2006年,中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26亿人,周转量6622

2、亿人公里,中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87亿吨,货物周转量21715亿吨公里.中国铁路运输密度为3710万换算吨公里/公里.中国铁路近年来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运输密度见图3图7.中国铁路运输效率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1)铁路运输密度(万换算吨公里/公里).(2)铁路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3)铁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4)铁路货物发送量(亿吨).中国铁路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与俄罗斯,美国的对比见图8图11.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近年来.铁路以重大工程,机车车辆,通信信号技术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通过大力实施原始创新.努力提高系统集成创

3、新能力,有机融合多种相关技术.形成新技术,新产品结合动车组,大功率机车等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大力推进再创新.中国铁路建设和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在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铁路,客运专线,运18世界轨道交通2007.9何华武输装备,信息化,海峡轮渡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建设成就和科技成果.青藏铁路挑战极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西格段)全长814公里,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建成投入运营.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2005年10月12日全线铺通,2006年7

4、月1日全线通车.2007年7月8日通过国家验收.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8%.位于海拔4O0O米以上的地段96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4%.其中海拔最高点为5072米.经过5年艰苦奋战,中国铁路攻克了高原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高原铁路建设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全线通车运营.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冻土工程安全稳定.运营平稳有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开行了北京,成都/重庆,广州/上海,兰州/西宁到拉萨的旅客列车.截至2007年5月底.共运送物资2084万吨,进出藏旅客1301万人.有

5、力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青藏铁路为西藏地区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2006年西藏经济增长132%.增幅为历年来最高.人均GDP突破万元.青藏铁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成功实施高海拔地区大面积路基边坡植草,弃渣防护.取土场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措施.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旅客列车采用密封型集便器.对垃圾进行装袋和无害化处理.主要车站建设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高寒植物.湿地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环境,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得到保护.环保和水保工作居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领先水平.技术创新成果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问题按照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采取了

6、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1)以桥梁跨越特殊不良冻土地段.全线冻土区段桥梁总长120公里占冻土区段线路长度的21.8%.在厚层地下冰地段,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含冰量冻土地段,采用桥梁通过,桥梁基础用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桩,减少了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确保了线路稳定.(2)片石气冷路基.全线片石气冷路基总长116公里占冻土区段线路长度的21%.片石气冷路基是在路基垫层之上设置一定厚度和空隙度的片石层因片石层上下界面间存在温度梯度引起片石层内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作用以对流为主导,利用高原冻土区负积温量值大于正积温量值的气候特点加快了路基基底地层的散热,取得降低地温,保护冻土的效

7、果.(3)碎石(片石)护坡或护道.全线碎石(片石)护坡或护道总长156公里,占冻土区段线路长度的283%.碎石(片石)护坡空隙内的空气在一定温度梯度的作用下产生对流,寒季碎石(片石)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强烈有利于地层散热,暖季碎石(片石)内空气对流作用减弱对热量的传入产生屏蔽作用,从而增强了地层寒季的散热减少了暖季的传热,达到了降低地温,保护冻土的效果.(4)热棒.全线采用热棒措施的路基总长30.3公里占冻土区段线路长度的55%.热棒是利用管内介质的气液两相转换依靠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温差通过对流循环来实现热量传导的系统.当大气温度低于冻土的地温,热棒自动开始工作当大气温度高于冻土地温热棒自动停

8、止工作不会将大气中的热量带入地基.(5)通风管.在路基内横向埋设水平通风管,冬季冷空气在管内对流加强了路基填土的散热,降低基底地温提高冻土的稳定性.冻土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稳定,线路平顺绝大多数观测点冻土路基沉降<2cm/a列车运行速度达100公里/小时.机车车辆装备青藏铁路机车车辆采用NJ2型高原机车和具有供氧,防高原低气压,防紫外线,防风沙等新技术的客车.既有铁路提速客货共线运行创记录(1)1997,1998,2000,2001,2004,2007年中国铁路分别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2)第六次大提速技术难点.第六次大提速与前五次相比技术难度更大可归纳为:(万公里)200220032

9、00420052006(年份图1中国铁路近年来建设成就(亿元)1553529532_._._.20022003200420052006(年份图2中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b/,百720042005图3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2006(年份6622/.lf/1/789图4中国铁路旅客周转量2006(年份8765432179777777776OOOOOOOOOO如们!呈!l堕鐾童(亿吨公里)2100019000170001500021715/3.Tf1,/.,彳.;nn./一岔ll6.2002200320042005圈5曩中目铁路货物发送量28.7/4lIII20022003200420052006髓

10、8中国铁路赞鞠罔糙万换算吨公里/公里350030002500一.371/3551/3360/30182869200220032004圈中国铁路运输密度(亿人公里)6OOO4O0O2OOOO叵五夏亟圈净中国.饿罗斯,美置铁路旅客周转量20世界轨道交通20079a客车2250公里/小时,货车7O12O公里/小时和12O公里/小时轴重250kN双层集装箱列车共线运行:b.不同等级,标准既有线路基,桥梁状态检测,评定及措施:C.线路平纵断面,曲线超高,线间距等与旅客乘车舒适度要求;轨道状态检测,维护技术措施;d接触网最低导高6330mm.不同列车弓网受流特性和技术措施:e列车控制系统(CTC).(3)

11、经过4年攻艰克难.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12O公里/小时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2.2万公里16O公里/小时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14万公里200公里/JJH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003公里,其中25O公里/小时延展里程846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投入运营.由4月18日开行14O对提高到目前163对动车组旅客列车.(4)第六次提速大幅度压缩了旅行时间,主要城市问旅行时间压缩了2O%3O%.北京一哈尔滨(1248公里)7小时5O分压缩2JJH40分北京一沈阳北(703公里)3JJH59分压缩1小时33分北京一上海(1463公里)9JJH59分压缩1JJH59分北京一青岛(890

12、公里)5JJH48分压缩1小时42分上海南一南昌(811公里)5JJH8分压缩5小时45分上海南一长沙(1191公里)7/JH30分压缩7小时3O分(5)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实现了客货运输能力的同步提升.预测客运能力增长18%.货运能力增长12%.(6)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主要提速干线在开行200公里/小时等级旅客客车的同时,开行了5500吨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实现列车追踪间隔动车组5分.客车6分.货车7分.日行车量达260列以上.最大区段达294列:创造了客货共线铁路运输速度,密度,质量的世界记录.技术创新成果在200250公里/小时提速的实践中,中国铁路在8个方面取得了系列技术创新成果.

13、(1)成套技术.掌握了既有线提速200公里/JJH等级设计施工,制造.试验.运营管理和维修的成套系统集成技术.形成了既有线提速200公里/小时技术标准体系.(2)工务工程.路基,桥梁.检测.评估.加固等措施达到预期效果.轨道部分首次研制了18号有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250公里/小时),铺设了自主研发的适用于高速,重载运输的PD3钢轨.III型轨枕.一级道砟,正线全部采用超长无缝线路.(3)列控系统.首次开发应用了CTCS一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解决了各种类型列车高密度混合运输,动车组跨线运营.系统设备互联互通等技术难题.(4)通信.首次采用GSMR系统和新型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在提速200公

14、里/小时等级线路实现了调度通信和承载CTC业务分组数据通信.(5)调度集中系统.首次在繁忙线路上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了调度对列车运行的直接指挥和远程控制.(6)牵引供电.首次在接触线最低高度6330毫米条件下实现了动车组,货物列车.双层集装箱共线运行.首次在200250公里/小时条件下采用自动过分相装置.(7)动车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和谐号CRH系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批量投入运营.(8)列车气动性能.首次全面验证了44米线间距条件下动车组以250公里/4qt,-#速度交会,与160公里/4qt,-#及以下旅客列车交会,与120公里/小时货物列车交会的安全性.大秦重载铁路年输送能力(1)大秦铁路全长6536公里是中国山西,内蒙等主要产煤地区煤炭外运的最重要运输通道,原设计年输送能力1亿吨.(2)从2003年开始中国铁路开始采取系列设备改造和行车组织措施提高大秦铁路输送能力.目前,大秦线El均开行万吨级列车82列其中万吨列车58列2万吨列车24列,今后还将逐步增加2万吨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