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4180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 第三套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1、石油地质学 2、干酪根 3、区域盖层 4、生物标志化合物 5、内陆裂谷盆地 (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红字为答案)。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75%80%; b

2、. 82%83%; c. 85%90%; d. 83%87%。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 b. 11%20%; c. 11%14%; d. 21%24%。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a. 单调减少; b. 单调增加; c. 从增加到减少; d. 没有规律。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

3、蜡环烷型。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高蜡低硫; b. 高硫低蜡; c. 高硫高蜡; d. 低硫低蜡。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Ni/V大于1; b. V/Ni大于1; c. Ni/V等于1; d. V/Ni等于2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a. 氯化钙型; b. 氯化镁型; c. 硫酸钠型; d. 重碳酸钠型。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a. e/d; b. 2e/d; c. 3e/d; d. e/

4、(18d)。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a. T/R; b. 2 R/T; c. 2 T/R; d. T/(2R)。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a. D4(T/R)2 /48; b. D(T/R)3 /48; c. D2(T/R)3 /48; d. 21011 D2(T/R)3。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 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 d. 小于1。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

5、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a. 物性越好; b. 平均孔隙度越大; c. 孔隙结构越好; d. 孔隙结构越差。15、储集层成岩后生变化中,哪种胶结方式储集层孔隙结构相对最好?a. 搭桥式; b. 基底式; c. 薄膜式; d. 分散质点式。1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1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a. 泥质岩总是盖层; 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18、断层圈闭属于何种圈闭?a

6、. 岩性圈闭; b. 不整合圈闭; c. 构造圈闭; d. 复合圈闭。19、水动力背斜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2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21、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角与储集层中水的渗流速度存在何种关系?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关;d. 时而正比时而反比。22、烃源岩发生温度增加时对排烃有什么影响?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23、黏土矿物脱水对排烃有什么影响?a.

7、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24、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什么?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25、一般认为微裂缝系统排油时,石油主要呈何种相态?a. 分子扩散; b. 胶体溶液; c. 分子溶液; d. 连续相和混合相。26、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a.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b. 力场强度绝对值等于势梯度; c. 力场强度等于负的势梯度;d.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绝对值。27、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方向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a.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8、;b.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c. 力场强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d. 力场强度方向斜交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28、产烃率是指_a. 单位质量的烃源岩生成的烃的量;b.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c. 坳陷中烃源岩生成烃的量;d. 坳陷中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29、产烃丰度是指_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产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产烃量; c. 单位面积的烃源岩产烃量;d. 单位面积有机质产烃量。30、排烃率是指_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排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排烃量; c. 烃源岩排烃量比生烃量;d. 烃源岩的生烃量比产烃

9、量。31、聚集系数是指_a. 生烃量比烃的地质储量; b. 烃的地质储量比生烃量; c. 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的运移量比生烃量。32、“上覆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 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 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33、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属于_a. 构造类油气聚集带; 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 c. 刺穿型油气聚集带; d. 地层类油气聚集带。34、关于礁型复合油气田的下列叙述哪个最合理?a. 多于一个礁型油气藏的集合; b. 单个礁型油气藏; c. 礁型油气藏与断裂型油气藏的集合; d. 以礁型油气藏为代

10、表的各种油气藏的集合。三、 如何评价烃源岩?(15分)(红字为答题要点) 答:从有机质丰度、体积、类型、成熟度等方面论述四、 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15分)。(红字为答题要点) 答:包括油气初次运移的驱动因素(压实、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扩散作用等)、相态、通道及其初次运移痕迹、方向、效率、时间和深度。五、 识图题(20分):图1中等值线是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构造等高线(深度,单位是米),在静水条件下,请:(1) 标出溢出点(4分);(A)(2) 画出圈闭面积(3分);(红线范围)(3) 估算闭合高(3分);(200米左右)(4) 指出圈闭类型(4分);构造地层或背斜岩性圈闭)(5) 画出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下油滴O1和O2的运移路径(图幅内)(6分)。(红线所示)(B图红字或符号为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