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23953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 新生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家校合作和孩子学习及发展的问题。我们班的学生,有家在县城就近入学的,有外来务工子女在此借读的,还有一部分是农村孩子,是被执着的家长托关系送来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背景和知识层面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这给家校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这都不是问题,因为大家共有的,是对孩子殷切地期望,是一个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昨天我在班级群里看到家长埋怨班额太大,担心老师关注不到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也是我担心的问题。孩子多和孩子少辅导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班额大的

2、班级肯定不会像小班额那样,老师一一手把手辅导,一个一个过关。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家校合作,才能弥补班额大的不足。个别家长在微信群里看到孩子的上课照片,就埋怨孩子的位置不好,生怕孩子看不到黑板,其实我想说的是老师一般都是按个子高低排的,(近视的同学除外)。每个老师虽不敢保证绝对前边的比后边的低(因为很多孩子个子差不了多少,总要有个先前后),但绝对能保证每个同学能看见。即使因某种情况你的孩子位置还不够合适,有点挡,只要老师发现,就会趁空调整,不会让孩子受委屈。而且,孩子们的位置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左右互换的。请家长相信,老师不会对任何孩子有偏见。但老师要照顾到班里所有的孩子,不可能只去满足

3、个别孩子家长的要求。信任是基石,理解是桥梁。支持是明智的选择。有的家长总是会问寻自己的孩子在校表现怎么样,上课有没有做小动作或者乱说话之类。我想对家长说的是孩子的习惯是会迁移的。一个在家吃饭、写字时总是不停乱动乱说话或拖拖拉拉,做事不专注的的孩子,到校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状态,只不过在学校会比在家相对好点罢了。其实家长应该可以在家里看到孩子在校的影子。孩子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立马就改掉。就算在老师的引导和强调下,有所转变,如果回到家里家长不督促,还会回到老样子。所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需要家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成绩也确实是决定孩子命运的一

4、个很关键因素。高考成绩有时哪怕差一分,或许就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了。而一年级,正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关键的一年。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的作业有抄写作业、读背的作业和听默写的作业。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抄写作业很多家长基本都能督促孩子完成。可读背的任务和听写的任务完成情况却参差不齐,有的家长非常认真地检查孩子背诵情况,按要求给孩子听写、检查,并督促改正直至孩子记住。而有的家长只检查抄写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还有个别家长以各种理由对孩子的作业不闻不问。最后考得不好了, 就对孩子大加指责或埋怨老师。分数的高低,贵在平时,贵在积累。平时每天的作业就是巩固当

5、天或近段所学的内容。家长一定要做好督促工作。引导督促孩子自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孩子听课习惯好,作业按时按要求完成,成绩肯定不会差。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作业辅导也非常好。但却不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劳动意识的培养。更不在乎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其实,一个人将来发展的好与不好,过得幸福与否。并不完全和成绩挂钩,还有很多其它因素。高分低能或者生活习惯差,品行不端,合作意识不强,交际能力差。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也一定要重视孩子学习成绩以外其它方面品质的培养。报名时我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塑料袋装垃圾,有的家长做得非常好,还在家反复交代孩子把垃圾放进袋子里,和

6、老师的教育保持高度一致。这样的孩子卫生习惯非常好,位子上一天都干干净净的,而有的同学还没开始用作业本呢,位子上已开始一地纸片。试问:大家都喜欢和位子上干干静静的同学玩呢?还是喜欢位子上垃圾成堆,苍蝇乱飞的同学呢?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该改的。我们还要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团结互助,家长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相互体谅。一个为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和对方家长争执不休的家长,会给孩子什么影响呢?教育要有一致性,老师和家长,爸爸和妈妈,父母和祖父母,都要协调统一,不然,孩子将不知道何去何从。能分到一个班里,是我们大家的缘分,我们要珍惜缘分,老师和家长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欢迎的人。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最后,祝各位家长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祝愿我们的孩子学有所成,健康开心快乐每一天!班主任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