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3949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24应用传播电视收视率解析刘燕南北京广播学院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复旦大学媒体创意导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总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传媒政策与法规、传媒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政论写作旨在考核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考试的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1古代文体古代文体演变脉络诗歌古代诗歌发展脉络散文古代散文发展脉络文笔韵文骈体文语录体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乐府赋词词的发展脉络散曲杂剧古代戏曲发展脉络诸宫调古代小说发展脉络笔记小品文2先秦文学诗经古谣谚楚辞神话中国古代神话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先秦寓言3秦汉文学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枚乘与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贾谊晁错司

3、马迁及其史记桓宽与盐铁论王充与论衡班固与汉书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李康运命论陈寿三国志杜预鲁褒钱神论陶渊明范晔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木兰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贽虞文章流别论葛洪抱朴子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搜神记世说新语5隋唐五代文学李白杜甫刘禹锡与竹枝词白居易与新乐府温庭筠词李煜词魏徴二疏初唐四杰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柳孙樵读开元杂报杜牧阿房宫赋段成式酉阳杂俎皮日休皮子文薮罗隐谗书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唐代传奇敦煌歌辞敦煌变文6宋元文学婉约派豪放派柳永词李清照词辛弃疾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沈括梦溪笔谈陈亮宋代笔记文宋元话本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三国志平话

4、7明清文学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八股文刘基王世贞李贽与评点张岱徐霞客游记章回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拟话本冯梦龙与“三言”凌蒙初与“二拍”汤显祖与牡丹亭桐城派阳湖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魏禧全祖望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东周列国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金圣叹毛宗岗李渔王夫之叶燮王士祯袁枚章学诚(二)中国近现代文学龚自珍魏源黄遵宪曾国藩和湘乡派梁启超和新民体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四”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学乡土文学左翼文学文艺大众化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鸳鸯蝴

5、蝶派太阳社新月社鲁迅叶圣陶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郭沫若老舍沈从文巴金欧阳予倩洪深曹禺江格尔格斯尔传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召树屯(三)外国文学1日本文学物语文学俳语夏目漱石井上靖德永直2俄罗斯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3德国文学歌德海涅格林兄弟狂飙突进运动4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笛福司各特狄更斯萧伯纳伏尼契5法国文学莫里哀卢梭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乔治桑福楼拜左拉罗曼罗兰6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7希腊文学伊索寓言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希腊悲剧8美国文学霍桑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9其他泰戈尔塞万提斯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四)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学

6、社会语言学汉语规范化方言汉语方言区行话口语与书面语术语缩略语外来语成语谚语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和句子形式修辞学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比喻及其类型比拟夸张反语语境语用学六书本字通假声符和意符元音和辅音四声(五)古代文献选读1郑伯克段于鄢(左传)2晏子不死君难(左传)3说难(韩非)4报任安书(司马迁)5论治安策(贾谊)6论贵粟疏(晁错)7上皇帝书(徐乐)8桃花园记(陶渊明)9论说(刘勰)10叙事(刘知几)11原毁(韩愈)12杂说四(韩愈)13捕蛇者说(柳宗元)14蝜蝂传(柳宗元)15阿房宫赋(杜牧)16书何易于(孙樵)17六国论(苏洵)18六国论(苏轼)19六国论(苏辙)20

7、答谢民师书(苏轼)21伤仲永(王安石)22兴贤(王安石)23读孟尝君传(王安石)24卖柑者言(刘基)25“书不可尽信”说(方孝孺)26项脊轩记(归有光)27长兴县编审告示(归有光)28童心说(李贽)29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贽)30论文(袁宗道)31夜航船序(张岱)32柳敬亭说书(张岱)33论 “文章三境”(金人瑞)34黄生借书记(袁枚)35病梅馆记(龚自珍)(六)中国古代历史1史前史和历史分期史前时期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 北方农耕文化 南方农耕文化传说时期 三皇五帝 三代:夏、商、周 西周 东周 春秋和春秋五霸

8、战国和战国七雄 统一的封建王朝 分裂的封建王朝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西夏 2政治史李悝变法商鞅变法三家分晋初税亩合纵连横焚书坑儒蒙恬监修长城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吴楚七国之乱推恩令盐铁之议党锢事件赤壁之战八王之乱肥水之战魏孝文帝改制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永贞革新藩镇割据宋代的中央集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元代四汗国 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 伊利汗国靖难之役厂卫张居正吏治改革阉党东林党城市民变明、清文字狱三藩及三藩之乱平定准葛尔加强西藏管辖金瓶掣签收复台湾统一台湾改土归流闭关政策陈胜、吴广起义赤眉、绿林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与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

9、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萧何与曹参赵充国诸葛亮魏徵姚崇与宋璟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张居正戚继光3社会经济屯田均田制常平仓盐法茶法漕运驿传户籍井田制铜铁器耦耕牛耕钱布白渠和灵渠都江堰市和市籍秦汉田租秦汉钱币:半两、五铢钱曹魏屯田占田课田制户调租庸调两税法隋唐钱币榷场交子、钱引、会子、关子钞元代海运鱼鳞图册黄册制度粮长制徽商一条鞭法旗地民田典卖摊丁入地(亩)银锭、制钱4典章制度郡县制分封制爵制三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书院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秦汉烽燧先秦刑法云梦汉律汉律隋、唐律令格式大明律大清律例八旗制度汉军八旗军

10、机处理藩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5民族蛮狄戎夷羌党项吐蕃匈奴肃慎渤海女真建州三卫鲜卑吐谷浑乌桓回鹘乌孙突厥沙陀色目人氐西南夷南诏大理三苗越壮族6中外关系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丝绸之路市舶司古代中国的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南海交通西域诸国大宛康居月氏安息大夏身毒大秦张骞与班超遣隋使遣唐使隋、唐与国吐火罗萨珊朝波斯大食昭武九姓扶南真腊骠国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耶稣会教士倭寇佛郎机郑和马可波罗利玛窦7文化先秦学校稷下学宫孔子与儒家先秦诸子墨子与墨家老子、庄子与道家孟子荀子韩非罢黜百家玄学理学乾嘉学派清今文经学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华佗“药王”孙思邈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张衡李春和赵州桥纸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指南针沈括和梦溪笔谈皇史宬天一阁汲古阁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会要断代史与通史左丘明与左传司马迁与史记刘知几与史通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三通”谈迁与国榷(七)中国近现代历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法新约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九一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